2023年微導納米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5.82%;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74.47%;扣非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779.06%。
撰文 | 宏海
出品 | 光伏Time
2022年,光伏裝機量大幅增加,光伏產業鏈相關產品價格持續上漲,產業鏈上企業也都賺的盆滿缽滿。
相比2022年一片大好形式下的皆大歡喜,2023年的光伏企業業績分化嚴重。近段時間,不少光伏產業鏈企業都發布了2023年業績快報,有人歡喜有人憂。
在此形勢下,有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光伏專用設備制造企業卻取得的了十分亮眼的成績,以營收同比增長145.82%;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74.47%;扣非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779.06%的驚人業績在一眾光伏頭部企業中脫穎而出。
就在業內驚嘆其業績增長如此迅猛之聲還未消散時,該公司再傳喜報。靠著與光伏龍頭企業簽訂5.2億元設備銷售合同,這家企業再次狂攬業內關注。
江蘇微導納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導納米”)是一家高端設備制造商,公司以原子層沉積(ALD)技術為核心,專注于微米級、納米級薄膜沉積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向下游客戶提供薄膜沉積設備、配套產品及服務,其ALD設備率先用于光伏電池片生產過程中的薄膜沉積環節。
值得一提的是,微導納米背景并不簡單。通過調查發現,微導納米的董事長王磊為無錫首富王燕清之子。而王燕清則是新能源裝備龍頭先導智能的創始人,現任先導智能董事長兼CEO。
先導智能于2015年5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市值最高曾達1300億元。就在3月18日,先導智能還與美國電池制造商ABF簽訂了20GWh的鋰電池智慧產線服務,這也是中國企業在美國獲得的最大鋰電池設備訂單。
※ 先導智能董事長王燕清(右)出席簽約儀式
最近幾年,得益于光伏產業的蓬勃發展,微導納米表現向上,業務體量雖不大,但保持持續增長。
2019年至2022年,微導納米雖凈利潤欠佳,平均只有接近5300萬,但其營收規模保持持續擴大,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16億元、3.13億元、4.28億元、6.85億元。
2022年12月23日,微導納米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國內ALD設備“第一股”,也是無錫首家上市的集成電路前道工藝裝備企業。
※ 上市時微導納米市值約129億
此后的2023年,微導納米像是摁下加速鍵,其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大幅度飛躍式增長。
根據微導納米發布2023年業績快報顯示,2023年微導納米營業收入16.83億元,同比增長145.82%;歸母凈利潤2.57億元,同比增長374.47%;扣非歸母凈利潤1.74億元,同比增長779.06%。
而這主要得益于其ALD產品。微導納米將其ALD設備率先用于光伏電池片生產過程中的薄膜沉積環節,根據《中國光伏產業年度報告》(2020-2022)以及半導體設備行業上市公司公開信息,微導納米ALD產品已連續多年在營收規模、訂單總量和市場占有率方面位居國內同類企業第一。
目前微導納米客戶群體已覆蓋包括通威、隆基、晶澳、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在內的多家知名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商。
風險與收益共存
近日,微導納米發布公告,公司與光伏龍頭企業簽署了設備銷售合同。根據合同約定,微導納米擬向該光伏企業銷售全自動ALD鈍化設備及PE-Poly設備,合同金額合計約5.2億元(含稅)。
雖然公告內未提及該光伏龍頭企業具體信息,但是微導納米產品用于光伏電池片生產,再加之面對市場主要為TOPCon,結合光伏市場表現情況,想要推測采購方,可以關注下最近哪幾家光伏頭部企業正在增加TOPCon產能。
值得一提的是,微導納米還在公告中表示,此次訂單為重大銷售合同,而對于微導納米來說,此次銷售合同簽訂確實意義非凡。
一方面,該銷售合同金額巨大。訂單金額分別占其2022年、2023年營業收入的75.9%和31%。對于微導納米來講,5.2億的銷售合同對于其2024年業績提升有著極大影響。
另一方面,微導納米本身就處在市場體量較小的領域。該合同的簽訂標志著公司設備產品進一步獲得了光伏電池片生產領域頭部廠商的認可,同時客觀上為其業務拓展和企業產品推廣宣傳提供了巨大幫助。
實際上,微導納米一直堅持兩條腿走路的發展策略。除了光伏業務,半導體業務也被其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怎奈何,光伏市場熱度更高,發展太快,光伏業務已經成了其最主要的業務。
※ 全球首創將ALD技術規模化應用于光伏領域
2022年,在微導納米營業收入6.85億元中,光伏設備營業收入超過5億,而其半導體設備業務營業收入僅有不到4700萬。
不過,受AI行業發展影響,半導體產品質量整體要求趨高,一邊是微導納米光伏業務增長迅速,另一邊其半導體業務增長同樣不慢,更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2023年度,公司新增訂單總額約64.69億元,是去年同期新增訂單的2.96倍。其中,半導體領域新增訂單是去年同期新增訂單的3.29倍,光伏領域新增訂單是去年同期新增訂單的2.92倍。
不過,2023年剛剛開始高歌猛進的微導納米也并非沒有煩惱。就像其公告中提及到的風險,該合同履約期限較長,且合同貨款分階段結算,存在貨款回收較慢的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在微導納米發布簽訂5.2億元合同后,其業務就出現了客戶貨款相關問題。
就在3月19日,微導納米發布公告表示,已經對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江蘇順風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錫尚德”、“順風光電”)提起訴訟,目前法院已立案受理。
※ 曾是光伏行業“大哥”,后破產被順豐光電收購
據公告顯示,微導納米與無錫尚德于2021年4月簽訂了設備采購合同,微導納米按要求交付驗收超1億元設備后,無錫尚德直到現在僅支付了1000余萬元貨款。而順風公司作為尚德公司100%控股股東,應對尚德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微導納米要求無錫尚德立即支付接近4156萬元的公司貨款以及200余萬元的違約金,并且承擔訴訟相關費用。
據微導納米表示,為能夠盡快挽回損失,在綜合考慮訴訟策略、成本等因素的基礎上,公司決定先對尚德公司部分逾期的應付款進行主張,同時持續與上述兩方進行溝通,共同商討整體貨款支付解決方案。
目前,微導納米已對尚德公司的應收賬款計提了部分壞賬準備。若部分或全部應收賬款未能收回,將導致繼續計提壞賬準備,可能對公司當期或期后利潤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