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國看到,風電場可以是一個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體,一個與社區共同成長的伙伴。中國同行介紹給我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思路。未來,我們的風電場必須更加注重安全環保,并致力于與周邊區域的生態協同發展。”
8月11日,在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投資歐洲公司卡夫沃尼風電場的月度例會上,運行專員喬治亞斯·哈吉斯提利亞諾斯向同事分享了他的學習成果,他的發言在會議室里引發了長久的掌聲和熱烈的討論。蘊含20年中國先進治理經驗的“兩山”理念,為8000公里外的希臘愛琴海岸新能源發展提供了新思路與新方向。
一幅跨越山海的綠色畫卷
“太壯觀了,簡直是一片能源的海洋。”
8月初,當希臘青年工程師喬治亞斯飛躍半個地球,抵達國華投資蒙東分公司輝騰梁風電場時,他被眼前的景象徹底征服了。
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幾天前,他的眼前還是愛琴海那一望無際的蔚藍;而此刻,他的目光所及,是錫林郭勒草原無垠的翠綠。在這片綠色的畫布上,近百臺巨大的風力發電機組如白色巨人般巍然屹立,葉片在長風中舒緩而有力地轉動。作為國華投資歐洲公司希臘卡夫沃尼風電場的運行專員,喬治亞斯對風機再熟悉不過,但他從未見過如此宏大、如此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場面。
圖為國華投資輝騰梁風電場工程師對喬治亞斯開展爬塔前的安全交底
輝騰梁,在蒙語中意為“寒冷的山梁”。這處風電場位于內蒙古錫林浩特市南52公里處,三期項目總裝機容量達149.5兆瓦,風速高、氣候嚴寒、生態環境脆弱,是考驗風電設備與技術人員綜合能力的天然試煉場。
喬治亞斯驚奇地發現,場內不僅有中國海裝的2.0MW機組,還有來自印度的Suzlon1.25MW和美國的GE1.5MW機組。三種來自不同國家、誕生于不同時代的主力機型,在方圓近百公里的廣袤區域內和諧共存,穩定運行長達16年之久。它們的基座之下,是近十種叫不出名字的草本植物,遠處偶爾還能瞥見靈巧跳躍的野兔和盤旋的紅隼。
“這不僅是一個風電技術博物館,更是一座令人驚嘆的自然博物館!”喬治亞斯一邊用手機記錄,一邊向同行的中方同事發出由衷贊嘆:“在歐洲,不同技術標準的設備整合已是難題,而你們不僅做到了,還讓它們與如此脆弱的生態環境實現了長達16年的和諧共生。這背后,一定有非常了不起的理念和體系在支撐。”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在此次交流中,尋找那個“了不起”的答案。
一個源自東方的生態答案
中國風電場何以獲得外國同行“點贊”?答案深植于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家底”。
時間回到2006年,項目籌建之初,擺在建設者面前的是一個難題:如何在生態脆弱的草原上建設大型工程,而不造成生態創傷?在輝騰梁一期項目的評估報告中,“植被覆蓋度不足30%”“極易沙化退化”的結論,讓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
“當時,我們就下定決心,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發展。”國華投資蒙東分公司輝騰梁風電場場長霍云飛回憶道。在“兩山”理念的指引下,國華投資的建設者們創造性地提出了“表土銀行”這一在當時極具前瞻性的方案。把地表30厘米厚、富含億萬年累積的草籽、微生物和有機質的土壤,視作草原的“生命層”。施工前,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將這層表土剝離,集中堆放、苫蓋、養護,存入“銀行”。待風機基礎和線路施工完畢,再原封不動地將這些“活土壤”人工回填。通過這種方式,草原得以用最自然、最原生的方式實現自我修復。“實踐證明,只需3到5年,草場就能基本恢復到開發前的狀態,遠比播撒外來草籽更有效,因為它保留了這片土地最原始的基因。”霍云飛補充說。
圖為喬治亞斯參觀國華投資輝騰梁風電場智慧化消防巡檢系統
參觀途中,喬治亞斯蹲下身,捻起一把泥土,他仿佛感受到了其中蘊含的生命力。這個看似樸素的方法,背后是中國人對自然的敬畏與關懷。他也終于明白,眼前的和諧景象并非偶然,而是將先進理念付諸實踐的必然結果。
18年的持續耕耘,“兩山”理念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國華投資蒙東分公司累計為內蒙古自治區增發綠電352.13億度,可供全區2388萬人民使用2年;其減少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相當于種下15.14億棵樹。昔日的“寒冷山梁”,真正變成了造福一方的“金山銀山”。
一場心意相通的深度對話
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得愈發璀璨。在風電場的集控室,一場跨越國界的“技術交鋒”正激烈進行。
“在希臘,近年來冬季極端雨雪天氣頻發,對風機齒輪箱的考驗很大。我想請教,在氣溫驟降、負載劇變的情況下,你們是如何處理齒輪箱潤滑與振動問題的?”喬治亞斯帶著問題而來,態度誠懇。
國華投資蒙東分公司二級工程師張錦華點開屏幕上的智慧運維系統,調出輝騰梁風電場一臺GE機組的實時數據圖譜。“我們為此建立了‘在線振動傳感器’和‘油液鐵譜分析’的雙重預警機制。”他解釋道,“振動傳感器實時監控設備的物理狀態,而油液鐵譜分析則像給設備‘驗血’,通過分析潤滑油中的金屬碎屑,判斷內部齒輪的磨損情況。兩者結合,我們能提前至少30天預測到潛在的磨損趨勢,從而安排預防性維護,避免代價高昂的非計劃停機。”
“太巧妙了,這是一個從‘被動維修’到‘主動預測’的質變!”喬治亞斯眼中閃爍著光芒,他激動地提議:“這個機制完全可以應用于我們在希臘的風場。或許,我們可以依托‘一帶一路’倡議,共同開發一個跨區域的智能預警模型,共享數據和解決方案,提升我們雙方乃至整個歐洲風電的運維水平。”
圖為喬治亞斯在國華投資輝騰梁風電場繼電保護室了解各裝置的運行情況
討論的熱度,從冰冷的技術參數,逐漸延伸到溫暖的人文關懷。當話題轉向企業的社會責任時,國華投資蒙東分公司副總經理于占龍分享了幾個風雪中的故事。
“輝騰梁的冬天,暴雪封路是常事。我們不僅保障風機正常運轉,更心系周邊的牧民。過去十幾年,我們的應急搶險隊在冬季暴雪中,出動鏟車和越野車,救援被困的牧民家庭超過30次。”于占龍還講述了風電場如何與地方政府合作,派遣駐村書記帶動附近的五家子村村民退耕還草,發展牛羊養殖等特色產業,人均增收3萬元,實現整村脫貧的案例。
這些故事深深觸動了喬治亞斯。他感慨道,原來“兩山”理念不局限于環境保護,其實也包含社區互助、共同富裕的完整發展觀。“我們可以借鑒這種模式,在希臘建立本地化的支持網絡,讓風電場成為社區發展的伙伴,而不僅僅是一個能源生產者。”
“兩山”理念,越走越遠。
“風是流動的,但安全、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標準是共通的。”國華投資歐洲公司總經理張志昊表示,“我們將以希臘為基點,深入做好‘兩山’理念的本土化創新與實踐,以發展的‘含綠量’提升合作的‘含金量’,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全球能源轉型貢獻中國企業的智慧與力量。”
圖為國華投資蒙東分公司輝騰梁風電場
沿著“一帶一路”的航線前行,希臘卡夫沃尼的海風與來自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朔風緊緊交織在一起。(袁婧雯王曉軍岳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