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負,綠意長流。
浙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和率先實踐地。2005年8月15日,湖州安吉余村,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為發展與保護協同指明了方向。
圖為北侖電廠航拍全景
二十載逐綠而行,植根于之江大地,國家能源集團浙江公司北侖電廠堅持生態優先、綠色轉型,推動能源轉型高質量發展,讓“生態綠”成為砥礪前行的動人色彩。
二十載久久為功,從荒灘野涂到花園工廠,從火電廠到“火電+”綜合能源基地,東海港畔的綠色變革,生動闡釋“兩山”理念的真理光芒、實踐偉力和恒久價值。
火風光儲揚帆新征程
金塘水岸,漫過灘涂的褶皺,海浪日復一日拍打著這片與電廠相守的岸線。岸上兩座拔地而起的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機組是浙江北侖電廠深耕綠色轉型發展的生動縮影。
8月6日,該廠8號機組連續安全穩定運行滿月。運行期間,機組累計發電6億千瓦時,平均發電煤耗267.6克/千瓦時,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平均排放濃度分別為0.5、5.6、13.3毫克/標準立方米,遠低于行業平均水準,達到國內同類型機組領先水平。
“該機組集成了9項領先工程技術應用,力爭打造國內新一代煤電機組標桿!”該廠工程管理部負責人孫城說。
為推動新一代煤電全方位升級,北侖電廠投入1.6億元,開展1000兆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機組低碳高效靈活協同關鍵技術研究,完成國內首臺1000兆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機組高效脫硫除塵一體化技術示范應用,實現在發電效率、能耗指標、綠色排放、智能運行和靈活調節等方面的全面領跑。
圖為北侖電廠8號1000兆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機組脫硫除塵設備
一字排開的火電機組,連片起伏的光伏板,還有迎風飛舞的大風車,依托北侖深水良港,歷經36年改革發展,從荒灘野涂到如今的火風光儲綜合能源基地,北侖電廠已然成為東海之濱最閃亮的能源明珠。
2024年12月31日,北侖電廠大岙渣場二期3兆瓦光伏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這是該廠第4個廠內光伏場站項目。隨著這一項目的落子,廠區光伏版圖進一步擴容,與既有的風電、儲能設施形成更緊密的協同。
“從最初在閑置場地試探性鋪下第一塊板,到如今在渣場上建起成片的‘陽光矩陣’,大家清晰地感受到廠區里‘綠色能源’的分量越來越重。”大岙渣場光伏項目負責人陸海濤參與了全部4次的廠區光伏項目建設,他的眼中翻涌著萬千感慨。
從單一場站的探索到多能互補的體系構建,北侖電廠的綠色之路從未停歇。截至2024年底,北侖電廠風電裝機12.5兆瓦,廠內光伏裝機47.5兆瓦,廠區配建儲能單元,一座“火風光儲”多能融合互補的清潔高效能源基地正煥發勃勃生機。
綠色變革書寫新答卷
作為我國首家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的火電廠,北侖電廠始終瞄準世界一流目標,探索工業生產與生態保護協同發展的“無廢”之路。
“無廢”不僅是技術迭代的產業革新,更是一場發展理念的深層重塑。
走進電廠生產區,一座座封閉煤場赫然矗立。作為華東區域重要能源基地,北侖電廠原配置有16座條形露天煤場,承擔著燃煤存儲重任。然而,露天煤場帶來的揚塵問題,橫亙在電廠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
圖為北侖電廠封閉煤場
2018年,國務院《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與浙江省配套政策正式出臺,北侖電廠迅速響應政策導向,于2019年啟動浙江省規模最大的露天煤場全封閉改造工程??偼顿Y6.2億元,改造面積25.4萬平方米,歷時3年攻堅。2022年,16座條形露天煤場全部完成封閉改造投入使用,燃煤揚塵時代一去不返。
2021年,以寧波市創建“無廢城市”為契機,一場以“無廢”為號角的綠色變革,就此在北侖電廠拉開序幕。投建高標準危廢暫存庫、達成工業固廢100%綜合利用……憑借扎實實踐,該廠先后獲評寧波市首批“無廢工廠”、寧波市優秀“無廢城市細胞”、“北侖區三星級綠色工廠”稱號,持續贏得環保部門與公眾的認可。
2024年6月,浙江公司首套爐渣磨制系統——北侖電廠粉煤灰存儲項目與爐渣磨制項目雙系統同步投運,為電廠“無廢企業”的創建之路添上一筆亮色。這組扎根于東渣場的綠色工程,由每小時可處理32噸爐渣的磨制系統與4座單體容量達3萬立方米的儲灰庫構成,“露天倉庫”搖身一變成為“變廢為寶”的資源樞紐。
“經過處理的粉煤灰應用場景更廣闊,環保性能也更為優越?!表椖拷ㄔO經理王鵬鴿介紹道。從爐渣到粉煤灰的蛻變,北侖電廠讓工業廢料在循環中延續價值,讓綠色基因融入生產的每一個環節。
二十春秋逐綠行,北侖電廠先后完成國內最大規模的5臺60萬千瓦火電機組脫硫改造、脫硝改造,7臺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碼頭岸電改造等。建廠至今,北侖電廠累計投入的環保資金超過50億元,這座華東區域最大的能源基地正在以堅實的行動書寫綠色轉型的“北侖答卷”。
“三生融合”繪就新圖景
盛夏時節,踱步在北侖電廠廠前區,千株香樟舒展濃蔭,各色灌木與繁花在風里搖曳生姿。遠處廠房的白汽裊裊升騰后輕吻著流云,工業的脈搏與自然的呼吸在此刻共振,釀成了一幅“廠在林中、人在畫中”的綠色能源畫卷。
經過多年持續培植添綠,北侖電廠廠區內綠化面積近5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5%。良好的生態,吸引了白鷺、野鴨等棲息覓食。這座中國美麗電廠追青逐綠,向美而行,成為了浙江省首家“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試點企業。
圖為北侖電廠綠意盎然的廠前區
從廠區內的綠意盎然到廠區外的生態守護,北侖電廠將“三生融合”的理念不斷延伸,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對生態保護的承諾。
為助力近岸漁場修復與海洋生態平衡,北侖電廠投入資金超1800萬元,累計組織7次增殖放流活動,覆蓋象山港、郭巨海域等重點水域。黃姑魚、黑鯛、梭子蟹及海蜇等共計1.04億個單位回歸大海。北侖電廠以實際行動守護蔚藍,讓“兩山”理念在海陸之間持續傳遞。
北侖區作為改革開放前哨,海岸線綿延200公里,作為重要臨港企業,北侖電廠自身也擁有約2千米的廠區海岸線。受臺風、浪潮等自然因素影響,每年都有大量海漂垃圾隨著海水涌入廠區海岸線,不僅破壞了岸線的整潔,更成為建設近海藍色海灣的阻礙。
從“被動清理”到“主動認領”,一場“清灣行動” 就此在潮起潮落間鋪展開來。作為北侖區首批年度海漂垃圾認領企業,該廠定期組織黨員志愿者,開展清潔海灣專項攻堅行動,用行動守護美麗家園。
灘涂上的紅馬甲與遠處的風車光伏相映成趣,“我們算過一筆賬,每減少1噸海漂垃圾,就能為周邊海域的浮游生物多留一分生機。必須守護好這2千米廠區海岸線。”該廠安健環負責人堅定地說。
圖為北侖電廠組織志愿者開展清潔海灣行動
作為全國文明單位,北侖電廠在加速綠色轉型的進程中,始終敞開大門架起 “連心橋”。通過常態化開展 “企業開放日”“環保設備公眾開放日”等活動,邀請學生團體、客戶代表、企業同行走進廠區,把綠色發展理念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直觀體驗。二十年來,累計超萬名訪客在這里讀懂能源企業的綠色蛻變。2025年3月,北侖電廠成功入選全國第一批石化、電力、鋼鐵、建材行業環保設施開放單位名單,這座多能融合互補的清潔高效能源基地正受到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久久為功,山水蝶變。
立于時代浪潮之上,北侖電廠這艘能源巨輪必將錨定綠色發展坐標,朝著清潔高效的綠色愿景破浪前行,讓“兩山”理念在東海之濱續寫更動人的實踐篇章。(齊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