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幕交易再現,誰揮下以技術為名的屠刀?
撰文 | 潮汐
出品 | 光伏Time
11月5日,廣東證監局對HJT電池企業金剛光伏內幕交易事件作出處罰決定。
兩名與公司高層關系密切的人員——梁某珊和周某江,被分別沒收違法所得767萬元和389萬元,并各自被罰款2301萬元和1167萬元。
三倍的高額罰款固然讓人稱快,但金剛光伏內幕交易本身卻讓人后怕。
公開信息顯示,事件起源于2022年3月,金剛光伏的控股股東廣東歐昊集團與公司高層決定在甘肅酒泉投資41.91億元建設光伏電池片項目。此消息于6月公布后,股價快速上漲,資本市場反應劇烈。
相關機構調查發現,周某江與金剛光伏實際控制人張某梁有工作關系,并在信息敏感期頻繁接觸,隨后大量買入金剛光伏股票,非法獲利389萬元。梁某珊同樣因與張某梁的關系,在敏感期內買入股票,非法獲利767萬元。
金剛光伏早年做的是玻璃,2021年才宣布進軍電池板塊。當時,金剛光伏搭訕HJT這趟未來技術的快車,一度被視為跨界黑馬,敢想敢干很快就有了實質性進展,跟同行忽悠式跨界者形成了鮮明對比。
但偏偏這樣一家頗具理想的企業自跨界伊始就出現了內幕交易問題,不得不令人心驚,到底有多少人吃過光伏這塊肥肉?
行業悲哀
金剛光伏內幕交易始末為,2022年3月18日,金剛光伏控股股東歐昊集團董事長張某梁、金剛光伏董事長李某峰等召開會議,決定將公司遷址酒泉并建設4.8GW光伏電池片項目。
隨后,李某峰等于5月至6月組織了多次會議,最終于6月16日發布公告,宣布與歐昊集團共同投資建設該項目,總投資額約41.91億元,建設周期18個月。
內幕信息敏感期為2022年3月18日至6月16日,張某梁為內幕信息知情人。
梁某珊與張某梁關系密切,并在敏感期內通過天風證券賬戶買入金剛光伏股票525,900股,成交金額約1622萬元。其買入行為與平時交易習慣不符,且與張某梁的聯絡時間高度吻合,盈利7,670,056.53元。
梁某珊在申辯時表示配合調查并請求從輕處罰,但廣東證監局認為其經濟承受能力不足以作為從輕處罰理由,最終決定沒收其違法所得并罰款23,010,169.59元。
但證監局認為,兩人的交易行為明顯偏離常規,且交易時機與內幕信息高度一致,構成內幕交易。嚴懲嚴罰體現了監管部門嚴厲打擊內幕交易的決心。
罰了,對金剛光伏投資者來說意味著什么呢?除了大快人心,恐怕實際意義不大。
截至今年9月末,金剛光伏還有近3.96萬股東,其中不乏高位接盤者,更不乏短線投機者。
他們同樣地對公司的風吹草動充滿警惕,為每一場人禍絞盡腦汁。有投資者甚至渴望通過重整消息給本次罰款解讀出了利好意味。
可以說,2022年的內幕交易時過兩年,仍在持續造成影響。
重整?
2024年10月,金剛光伏發布的三季報顯示,公司面臨著嚴峻的經營困境。
報告中顯示,金剛光伏第三季度營收為0.27億元,同比下降67.61%;凈利潤虧損1.28億元,同比下降90.42%;前三季度共虧損3.51億元。
與此同時,金剛光伏面臨大量的訴訟和仲裁案件,其中17起案件作為被告,涉案金額達到1146.78萬元,占公司2023年度凈資產的43.33%。
在這一背景下,今年7月,酒泉中院對金剛光伏啟動預重整程序。
2024年7月8日,甘肅金剛光伏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了《關于公司被債權人申請重整暨法院啟動公司預重整及指定臨時管理人的公告》。
因公司無法清償到期債務,但具備重整價值,酒泉中院決定對公司啟動預重整程序,并指定清算組為臨時管理人。
同日,臨時管理人通過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向公司債權人發布了《甘肅金剛光伏股份有限公司預重整案債權申報公告》,債權申報期限至2024年8月7日。
重整指的是在企業面臨破產、資不抵債等嚴重財務困境時,由法院啟動的一項法定程序。
企業在重整過程中通常會暫停對債務的清償,債權人與企業管理層就未來經營方案達成協議,以保證企業能夠渡過財務困境并恢復健康經營。
值得一提的是,啟動預重整不代表啟動重整。即使啟動預重整,后續進入重整程序前需要法院逐級報送最高人民法院審查。
2024年7月9日,臨時管理人公開招募重整投資人。至2024年8月25日,共有19家意向重整投資人報名并繳納保證金。
9月9日,酒泉中院批復許可公司在預重整期間引入不超過3億元、年利率不超8%的共益債,保障公司日常經營。公司及臨時管理人隨后與中國銀河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簽署《共益債債權投資協議》,以支持生產及訂單交付,確保公司資產的保值增值。
8月30日、9月30日、10月31日,金剛光伏反復對預重整事項相關進展進行了說明,并對重整被受理的不確定性、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終止上市的風險等進行了提示。
以技術之名
在光伏行業,真的需要慎重考慮未來是多遠的未來。因為食人而肥者的屠刀往往以技術的名義砍下,HJT就是很好的例子。
HJT技術的原理,簡單來說,是通過將不同材料的薄膜疊加,來提高光伏電池的能量轉化效率。
與傳統的單晶硅電池相比,HJT電池可以在更低的溫度下實現更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對比TOPCon有一定優越性。
理論上,這項技術能夠帶來更高的發電量,降低系統的總體成本,因此在幾年前被認為是“未來”光伏產業的核心技術。
然而,HJT技術的發展并非一路順風。首先,技術上的挑戰不可忽視。HJT電池的生產成本仍然較高,這使得HJT技術的商業化進程受到較大制約,甚至至今仍在討論年末能否把成本降低到與TOPCon打平。
對行業來說,新技術不可或缺,它往往可以引領行業革命式進步。但市場的過度期望與資本的過度熱衷,導致了新技術的神話被不斷放大,屠刀則隨后而至。
HJT這項技術有著理論方面優越性,不少企業已經做出了成績。但隨著資本的涌入,部分企業在短期內為了追求快速回報,頻頻在資本市場上為HJT技術造勢,以技術的名義不斷夸大自身能力斬獲各方投資。
這部分迷失創業初心的企業,讓光伏產業的發展被虛假繁榮所掩蓋,留下被高額投入和盲目擴張所累的后遺癥,而獲益者可能只有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