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行垂涎其市場份額時,TCL中環需要給市場一個繼續相信它的理由。
撰文 | 潮汐
出品 | 光伏Time
從盈利30億到巨虧30億,資金壓力拉滿。短短一年,TCL中環發生了太多變故。
從遲到的一體化開始,TCL中環就給市場留下了舉棋不定的印象。到行業去庫存時接近滿產,進而引發核心高管引咎辭職,TCL中環已經到了不得不表態的時候。
在同行垂涎其份額時,TCL中環需要給市場一個相信的理由,相信他還能保住這個位子。
8月26日,TCL中環被曝出高管和戰略層面大變動。坊間傳言其中與光伏板塊相關的是,設立首席變革官,任命傅和平擔任這一職務。光伏Time就這一消息詢問TCL中環董秘,但并未得到肯定或者否定的答復。
與此同步的是,TCL中環撤銷海外司令部組建中東項目組,組建組件全球營銷中心,負責國際和國內市場銷售,原電池組件營銷部成建制劃入。
公開信息顯示,傅和平是TCL一員老將,曾擔任TCL集團人力資源副總裁和人力資源首席執行官,深度參與過TCL華星的組織變革。TCL華星歸屬半導體行業,也曾誤判行業周期,在行業去庫存過程中采取滿產策略,由此陷入短暫的經營危機。
裁撤海外司令部組件中東項目組則呼應了7月TCL中環的新動作。
TCL中環與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PIF)子公司Renewable Energy Localization Company、Vision Industries Company三方將共同設立合資公司并在沙特阿拉伯投資建設年產20GW光伏晶體晶片工廠項目,總投資額高達20.8億美元,其中TCL中環持股40%。
TCL中環的合作方幾乎算得上中東最優質的投資者。沙特政府曾宣布將通過PIF投資1萬億沙特里亞爾,約合1.8萬億元人民幣加速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截至今年一季度,PIF擁有超過6000億美元資產,在全球基金中位列前10。
此前TCL中環的戰略仍然比較模糊,在中東窗口大開之前,依然有著赴美投資的意愿。
2023年8月10日,TCL中環的參股子公司Maxeon宣布,決定選擇美國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作為其在美國的第一個光伏制造業擴張地點。
Maxeon計劃投資10億美元在阿爾伯克基新建一座世界級3GW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工廠,該工廠將用于設計、生產最新一代TOPCon電池和公司專有的疊瓦光伏電池組件,以此滿足美國國內快速增長的光伏組件需求。
按照Maxeon原計劃,新工廠預計將于2024年第一季度開始建設,將于2025年開始投產。但據外媒報道,該項目已延期到今年下半年破土動工。
此刻撤銷海外司令部,那么該項目是否還會繼續就要打一個問號。畢竟對此刻的TCL中環來說,分散力量并不明智。
顯而易見的是,在產業和公司的動蕩期,TCL中環動作變化幅度不小。但這一切真的能夠掃清市場的疑問嗎?
夾在中間的痛誰懂
8月26日隆基綠能宣布,開始對外向客戶溝通硅片價格上調,具體調整幅度為N-G10L產品價格從1.06-1.08元上調至1.15元,N-G12R產品價格從1.2-1.23元調漲至1.3元。新價格正式執行時間為8月29日。
隨后TCL中環對外調漲硅片價格,其中G10N漲至1.15元/片,G12RN漲至1.3元/片,G12N漲至1.5元/片。
貌似利好硅片廠商的消息,實則深刻反映了行業痛苦。
在中國光伏行業,隨著產能的快速擴張和全球需求的不穩定,過剩問題變得尤為嚴重。不同環節的廠商雖然面臨同樣的市場挑戰,但所感受到的壓力卻有所不同。尤其是位于產業鏈中間地帶的硅片廠商,夾在上游硅料和下游電池組件之間,生存空間更加狹窄和脆弱。
在光伏產業鏈的上游,硅料的供應由通威股份這樣的巨頭把持。憑借其雄厚的資本、先進的技術和龐大的產能,通威在市場上幾乎沒有遇到真正的對手。
即便是在市場供過于求的情況下,通威也能憑借規模經濟保持成本優勢,從容應對市場波動。這種獨大的局面,使得通威在價格戰中游刃有余,穩穩占據著行業的高地。
與通威在硅料上的從容不同,硅片廠商長期以來處于一種夾縫求生的狀態。作為光伏產業鏈的中游環節,硅片廠商既無法完全左右上游的硅料供應,也難以直接控制下游的市場需求。
這種局面使得硅片廠商在面對價格波動和市場調整時顯得極為被動。近年來,硅片行業形成了以隆基股份和TCL中環為代表的“雙雄”格局。兩大巨頭為了在市場中爭奪更大的份額,不得不在產業鏈的夾縫中進行激烈的價格競爭,頻報搶眼低價以占據市場。
然而,這種策略帶來了巨大的代價——盡管在市場份額上占據領先地位,但財務表現并不亮眼。
TCL中環在低價競爭過程中,并沒有在市場占據絕對上風。2024年上半年,公司硅片綜合市占率為23.5%,雖居于行業第一,但對比隆基卻沒有很明顯的優勢。
且TCL中環在產業布局的戰略層面略顯猶豫。早期TCL中環具備相當的技術、資源優勢,但由于其一體化布局推進較慢。加之2023年募資計劃的不順,導致中環在電池組件尚有利潤空間時未能充分受益。相反,TCL中環在市場低迷時進行了大量投入,加重了財務負擔,使其在競爭中顯得更加吃力。
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去年TCL中環百億融資多次受阻,依然堅持擴充電池產能。
2023年5月29日,TCL中環首次發布了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申報稿)。
申報稿顯示,TCL中環擬募資138億元分別投入35億元和103億元用于建設年產35GW高純太陽能超薄硅單晶材料產能以及年產25GW N型TOPCon太陽能高效電池產能。
該項目遭到證監會多次問詢后終止,但TCL中環經過短暫沉寂后再次發布募資公告,只不過此次可轉債發行總額縮減到了不超過49億元。
表面上,TCL中環知難而退,主動砍掉一半電池項目,電池項目產能規模變成12.5GW。實際上,TCL中環需要為電池項目準備的自有資金更多了。
此前電池項目投資總額為106.6億元,募資投入金額為103億元,TCL中環只需要投入大約3億元。現在該項目投資總額在46.2億元,但投入募資金額卻只有19億元,TCL中環需要投入真金白銀27億元。
面對持續的價格戰和利潤壓力,隆基和TCL中環兩大硅片巨頭有著化干戈為玉帛的意圖。
先后上調硅片價格的態勢預示著兩家公司試圖結束過去的惡性競爭,轉而合作,以穩固市場價格。這種合作如果順利實現,勢必將價格壓力向下傳導,直接影響到下游的電池和組件制造商。
綜合來看,硅片漲價既是利好消息,也可以說兩大巨頭都賠不起了。
虧30億意味著什么
夾縫中的TCL中環并沒有太出色的表現。
上半年,TCL 中環營業收入162.13億元,同比下降53.54%;凈利潤-30.64億元,同比下降167.53%。
關于此次虧損原因,TCL中環歸納為三個因素:硅片競價太惡劣,電池組件競爭力在同行中偏弱,以及參股公司Maxeon拖了后腿。
財務報表顯示,硅片營業收入為104.32億元,營業成本卻高達113.97億元,毛利率為負的9.25%。
由于電池多用于自供,因此僅以組件數據作為參考。其組件營業收入為27.62億元,營業成本高達27.36億元,毛利率僅0.94%。
相比較之下,TCL中環因收購Maxeon賠的不到2億元幾乎不值一提。
如此慘烈的數據,主要是由于公司采取了高開工率策略,希望通過提前預判行業回暖,以大量生產產品來提升效益。有機構調研顯示,今年7月,其開工率高達95%,而同期另一硅片巨頭隆基的開工率只有50%。
實際情況卻是,光伏行業的低迷周期比預期的更加劇烈且持久,導致TCL中環不得不將堆積超過三個月的硅片做庫存跌價計提13.66億元
不過TCL中環滿產策略也并非毫無功效。截至報告期末,TCL中環硅片出貨同比增長18.3%至62GW,綜合市占率23.5%,居于全球第一。不過,相比于2023年底23.4%的市占率,僅提升0.1個百分點。
TCL中環用穩定下來的銷量,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艱難保持為正,但也僅此而已。其上半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1.3億元,同比、環比均降幅明顯。
相應的代價為,TCL中環由此而擔負了極高的資金壓力。甚至做出了大幅縮減了研發投入所用資金的決定。
光伏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領域,領先的技術是核心競爭力,尤其是硅片和電池環節,研發投入一直是檢驗企業是否準備長期發展的標準。
但今年上半年,TCL中環的研發投入僅有5.31億元。要知道這個數據多糟糕,只需做一個對比。2022年度TCL中環的研發投入為37.71億元,2023年為28.48億元。
TCL中環在研發投入方面都已經膝斬,足有理由懷疑以后要過的日子有多緊。
挽救
8月27日上午,TCL中環舉行2024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TCL中環相關負責人指出,“目前我們的開工率在80%左右,后續可能會根據銷售狀況做適當的下調。”
但問題是,行業正處在劇烈變革期,現在調整還來得及嗎?
8月2日晚,光伏硅片龍頭企業TCL中環發布公告稱,沈浩平先生因工作需要和個人精力考慮,辭去CEO(首席執行官)職務,辭職后,其仍將繼續擔任公司董事、副董事長及董事會專門委員會各項相關職務,公司CEO職責則由董事長李東生暫代。
隨之而來的則是開工率下調,誤判形勢滿產的罪責在誰,似乎不言而喻。盡管正如前文所述,TCL中環已經為解決問題提出了相當確切的方案。
但想改變激進的狀態需要時間。從TCL中環目前在建工程來看,其仍然處于激進擴張的姿態。
其在建工程金額共131.92億元,占總資產比10.54%。仍然規模較大,項目的執行進度、預算控制和預期效益實現的風險相對較高。任何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延誤、成本超支或市場需求的變化都可能影響企業的財務表現和整體資產回報率。
此外,TCL集團其他公司也有過誤判周期,逆勢滿產的操作,激進式決策是否能夠被更換一人而得到解決,也有待考量。
其次,沈浩平的離開對TCL中環是一場極大的考驗,深究歷史,中環的每一步跨越都有沈的深度參與。
TCL中環的前身天津市半導體材料廠于1958年成立,踏入了中國半導體材料的探索之路。1983年,沈浩平加入中環。1998年,其代表中環與美國ASIMI合作,開啟了硅片業務,使企業迎來重要轉折點。次年,天津市半導體材料廠改制為中環半導體,沈浩平2006年開始擔任總經理,領導中環在2009年憑借半導體硅材料的技術積累,成功切入光伏晶硅領域。
2012年,中環與美國Sunpower等合作成立華夏聚光光伏電力公司,邁向下游電站業務,進一步拓展光伏產業鏈。2015年,公司成立東方環晟、天津環美新能源,進軍光伏電池片及組件領域。2019年,中環戰略入股Maxeon Solar Technologies,鞏固全球市場地位。
2020年,中環股份實施混改,由天津市國資委轉由TCL科技控股,兩年后更名為TCL中環。沈浩平并沒有離開,其憑借多年來在硅片技術上的深耕與市場開拓,幫助TCL中環成為全球光伏硅片市場雙寡頭之一。
改制5年,波瀾壯闊
在討論TCL中環近幾年的發展歷程時,脫離不了沈浩平的功與過。
“改制企業結果都不太好”這句廣為流傳的感嘆,揭示了國企改制后,新舊股東、管理層交替要付出的沉重代價。
2023年初,TCL中環還高調宣揚自己不需要一體化,卻在同年拋出百億一體化擴產規劃。前后矛盾的聲音不禁令人遐想戰略轉向的深層原因。
“中環不會去和市場里自己的主要客戶競爭。只要我還是總經理,就不會變。”這是沈浩平在中環股份時代留下的話,也可以充當理解此刻TCL中環決策大轉彎的錨點。
2020年7月,中環股份引入TCL集團資本前夕,中環股份正與隆基股份圍繞新興的單晶技術廝殺。
在彼時,熱鬧的單晶技術升格為主流的歷史潮流中。中環股份始終追隨隆基擴張單晶硅片的腳步,在2019年均達成了30GW產能的目標。中環股份在與隆基的競爭中拿出了相當具有顛覆性的210mm硅片。
中環股份通過深耕硅片業務看到了發展和生存的邏輯,那就是專精。
2019年11月,在一體化浪潮席卷而來時,中環股份發布公告稱,將參股美國SunPower公司美國、加拿大之外的太陽能電池與組件業務,這些業務將分拆為一個獨立的公司,中環最終將持股28.84%。
不過這一動作只能算得上淺嘗輒止,中環股份只是看好IBC電池技術與自家的210mm硅片結合后的市場前景,并沒有在產能層面做進一步布局。
很長一段時間里,沈浩平帶領下的TCL中環對專精化,有著十分充分的理由。在2022年年報中提到,公司始終認為新能源光伏制造行業的未來發展仍將遵循經濟學的基本規律,對行業發展方向和自身發展路徑具有清晰的判斷和認知,始終堅持差異化的經營理念,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制造方式、商業模式創新,提升產品的自主研發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上坡加油,追趕超越,穿越行業發展周期,持續提升市場競爭力。
這種思路在當時有些與眾不同。
2022年對于光伏行業而言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隨著大量資金的涌入,各環節的產能迅速提升,從上游的多晶硅料生產到中游的單晶硅片制造,再到下游的電池和組件組裝,整個產業鏈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擴張高峰。然而,這種急速擴張也引發了階段性的供需失衡現象。部分產品的供應出現了周期性短缺或過剩,市場的不確定性顯著增加,給企業的經營策略帶來了新的挑戰。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許多企業為了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選擇了上下游一體化的經營模式。這種策略不僅能夠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還能夠通過一體化生產提高效率,降低單位生產成本。
沈浩平的專精化邏輯很快在TCL中環內部被推翻。TCL中環自2023年開始,進入大開大合的一體化擴張階段,擴產電池、組件產能的消息屢見不鮮。
從結果來看,沈浩平離任總經理后,TCL中環正在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