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500強下場,是行業拐點來了?
撰文 | 潮汐
出品 | 光伏Time
德力西集團近日宣布,將投資建設10GW N型TOPCon電池和10GW光伏組件生產項目。該項目落地于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總投資100億元。
德力西集團選擇在光伏行業產能過剩的背景下進軍市場,其策略和選擇顯得尤為大膽。這份膽識,引發了業內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德力西為什么有這個底氣?
近年來,全球光伏行業經歷了市場供過于求的問題。即便行業主流技術路線的TOPCon組件價格,也長期維持在0.9元/瓦以下。低利潤,難以融資的光伏業內開始退潮,僅7月就有兩大公司宣布終止跨界光伏行業。
7月10日,安徽省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決定停止收購無錫博達新能科技有限公司70%的股權。此次收購終止,主要受到美國商務部近期對進口晶硅光伏電池發起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的影響。此前,交建股份計劃通過收購博達新能進入光伏領域,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然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促使交建股份最終放棄了這一計劃。
7月16日,浙江向日葵大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宣布其子公司浙江隆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注銷手續。這一消息標志著向日葵在光伏TOPCon電池領域的短暫探索暫告一段落。早在2023年3月,向日葵宣布進軍光伏TOPCon電池領域,計劃設立項目公司浙江隆向,并擬投資15億元建設年產10GW TOPCon電池的生產線。
跨界企業鎩羽而歸的案例不可謂不多,此時高調宣布簽約光伏產能建設似乎算不上明智之舉。如果要分析德力西此時跨界光伏的理由,原因可能有三。
其一是德力西的老朋友在光伏行業謀求的巨大成功和自身的商業布局。
在全球零碳經濟的快速推進下,新能源產業成為全球投資熱點。作為中國500強企業之一,德力西集團在這一波浪潮中積極布局新能源領域,展示出其雄厚的實力與遠見卓識。
德力西集團創立于1984年,由胡成中與正泰集團創始人南存輝共同創辦的求精開關廠分開后,胡成中將德力西打造成了一家集產業運營、品牌運營、資本運作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經過40年的發展,德力西集團的年營收已經超過700億元,成為中國電氣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
德力西不僅在智能電氣主業上保持領先地位,還積極響應國家戰略,拓展業務至軍工電子、智能彈藥、半導體、鋰電池精密裁切模具及結構件、污水處理等領域。多元化的業務布局,體現了德力西的格局和傾向。
事實上,德力西早在2003年就開始涉足新能源行業,通過產業資本方式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有資產投資公司在設備制造領域展開合作,并于2017年在上交所上市,證券簡稱為德新科技。此次進入光伏領域,更像是德力西完善其新能源業務版圖的一部分。
德力西集團的跨界戰略與正泰電器的成功存在著一定聯系。2006年,南存輝帶領正泰電器進入光伏領域,成立了正泰太陽能,成功覆蓋光伏全產業鏈。2023年,正泰電器的光伏業務實現了366.04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8.11%,毛利率達到18.43%。德力西或許正是從正泰電器這位老朋友身上得到了啟發,堅定了進軍光伏市場的信心。
此外,作為中國電器行業的龍頭企業,德力西現有五大生產基地,在線下擁有1000多個一級分銷商和60000多家銷售門店,產品和服務支持網絡覆蓋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一強大的銷售網絡,將為德力西在光伏銷售渠道的搭建上提供巨大助力,節省大量資源和時間。
其二,對行業走勢的預判。
現在簽約的產能,最快也需要近一年時間才能落地。集邦咨詢曾經指出,在建項目中,假設開工后 250 天仍未投產的項目為疑似延期項目。
通過對過去廠商的投建節奏比對,這一數據具有相當的權威性。
安徽晶科一期 8GW TOPCon項目于 2021年 9月8日開工建設。2022年1月 4日,晶科能源宣布高效N型 TOPCon電池在安徽工廠正式投產。
2022年 4月 8日,天合光能于江蘇宿遷生產基地召開 “宿遷 8GW TOPCon電池項目啟動會 ”。12月,該項目電池片成功下線。
但想要達成這一推進速度需要很強的推動力,當時的TOPCon組件在市場上十分緊缺,擁有極高利潤。企業對產能的建設速度十分關注。而現在這一條件已經不再。
根據上述機構公布的一份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 3 月 12 日,累計簽約項目 1610.4GW,其中開工、投產項目 1008.1GW,簽約未開工項目 602.3GW。在簽約未開工項目中,頭部企業和其他企業分別為 100.0GW、502.3GW,占比分別為 17%、83%。
簽約數據和實際投產或開工數據差異極大,廠商簽而不建的現象屢見不鮮。
以羲和電力為例,2023年3月,該公司的TOPCon高效電池和組件項目成功簽約落戶江西贛州上猶縣。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人民幣,主要建設10GW光伏電池及5GW組件項目。然而時至今日,目前該項目依然沒有后續進展。
以此來看,德力西簽約項目并不意味著會直接對撞當下的過剩浪潮。相反,德力西看的是未來。
其三,地方對項目的扶持。
光伏Time追溯發現,德力西的跨界消息最早由“寶坻融媒”發布。
據“寶坻融媒”7月4日消息,近日,寶坻區與中國德力西控股集團簽署投資協議,標志著總投資 100 億元的德力西 10GW TOPCon 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正式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也標志著代表高科技、高附加值和綠色經濟的“新三樣”已在寶坻齊聚。項目落地在寶坻區京津中關村科技園。
而京津中關村科技大有來頭。
公開信息顯示德力西光伏項目落地的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是中關村發展集團在北京以外唯一一個重資產投資項目。該科技城位于天津市寶坻區城區北部,占地面積14.5平方公里,總投資額約1100億元,是由中關村管委會、中關村發展集團和寶坻區政府三方合作開發建設的重點項目。
這個項目是2017年12月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確定的“2+4+46”產業轉移承接重點平臺中的15個協同創新平臺之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地區在今年再次為發展提速。
根據媒體報道,2月26日,由寶坻區委、區政府和北京中關村發展集團共同主辦的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發展論壇暨重點項目簽約儀式在天津賓館舉行。此次活動簽約了43個大項目,總投資額達249.68億元,涵蓋了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及現代服務業“4+1”主導產業。這一系列簽約項目顯示出寶坻區在吸引高端產業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方面的強大實力。
德力西集團的百億光伏項目落地,不僅將推動寶坻區的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還有望成為吸引其他高新技術企業落戶的先例,進一步提升區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