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家ST,行業噩夢延續?
撰文 | 宏海
出品 | 光伏Time
在光伏行業的寒冬之下,部分企業存在難以讓人發現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曾經的輝煌似乎成了昨日黃花。
同一天,東旭藍天、東旭光電以及易事特三家光伏企業都發布了關于公司股票交易將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暨股票停牌的提示性公告。
這三家企業全部因觸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特別處理,東旭藍天、東旭光電和易事特證券簡稱分別變為“ST旭藍”、“ST旭電、ST東旭B”以及“ST易事特”。
其中,同屬于東旭集團的兩家上市公司——東旭藍天和東旭光電,其被處罰原因基本相同。一是因為2023年度財務報告內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二是其控股股東東旭集團有限公司非經營性占用公司資金分別為77.96億元和95.95億元,分別占當期經審計凈資產的70.23%和45.64%。
東旭集團
東旭光電的前身為石家莊寶石電子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其創立時間比其控股股東東旭集團還要早。
1992年經河北省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批準由石家莊寶石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原石家莊顯像管總廠)、中國電子進出口總公司、中化河北進出口公司以定向募集方式共同設立。
1996年,其就在深交所掛牌上市,2011年,東旭集團通過收購方式成為了其實控制人,并于2014年將其更名為東旭光電。
此后,東旭光電發展開始駛上快車道,其布局領域也逐漸更加多元。從光電顯示產業起步,東旭光電現階段已經擁有光電顯示材料和高端裝備制造及系統集成、新能源汽車研發及制造、石墨烯產業化應用四大業務板塊。
而東旭藍天相比東旭光電就比較“年輕”了,其脫胎于東旭集團2010年成立的太陽能研究所,目前是東旭集團能源環保產業旗下上市公司,是聚焦綠色產業,推進“智慧能源+環保治理”獨特產業模式的環保新能源綜合服務商。
目前,東旭藍天自持光伏電站57個,并網總容量超1GW,自助運維電站超1GW,項目儲備超2GW。除投資外,東旭藍天還有EPC業務、高端制造以及國際業務拓展,其承接EPC工程總量近2.4GW,光伏組件集研發、制造、銷售于一體,年產能達1GW。
作為兩家上市公司的東旭集團實力自然十分雄厚。其始創于1997年,是一家涵蓋光電顯示材料、半導體硅碳材料等六大核心業務的綜合性實業集團,現控股東旭光電、東旭藍天、嘉麟杰三家主板上市公司,公司總資產超2500億元,員工近23000人。
作為東旭集團董事的長李兆廷也與2017年憑借280億身家躋身胡潤富豪榜第87名,被譽為“石家莊首富”。
但是近幾年,輝煌的東旭集團卻陷入了極其嚴重的財務危機。截至2023年底,東旭集團多個企業債券違約,合計金額超過120億元。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信息顯示,現階段其董事長李兆廷更是存在十余項被執行案件。
此外,東旭藍天和東旭光電的業績下滑和虧損也十分嚴重。2019-2023年,二者累計虧損超過130余億元,其中東旭光電虧損最為嚴重,五年虧損達103億元。
根據其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東旭藍天歸母凈利潤預計虧損4750萬元-9500萬元,預計較上年同期下降287.51%-475.01%,東旭光電歸母凈利潤預計虧損1.8億元-2.7億元。根據二者解釋,造成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營業收入下降、管理費用增加以及計提各項減值準備增加。
如此局面下,東旭集團在其兩家上市公司共計非經營性占用資金高達174億元,被證監局要求要在6個月內歸還所占用資金。如果沒有外部資本介入幫助,要在規定期限內返還非經營性占用資金對于東旭集團來說難度很大。
易事特
第三家易事特被ST則是因為證監會經調查認定ST易事特涉嫌通過開展不具有商業實質的虛假貿易業務、融資性代采業務、代理業務和數據中心集成業務,2017年至2021年合計虛增營業收入40.74億元、營業成本35.24億元和利潤總額0.34億元。
易事特在發布被ST的公告后幾天,股價開始下跌,易事特也發布關于公司股票交易異常的公告,根據公告顯示,7月9日-7月10日,其連續兩個交易日收盤價格跌幅偏離值累計超過30%。
事發后,ST易事特原實控人何思模通過多平臺發布致歉,值得一提的是,何思模曾在2017年和2020年由于操縱證券市場和內幕交易行為被證監會處罰過。
目前,對于其財務造假,投資者開始進行索賠,不少律所也都表示接到了相關投資者的委托,將在近期提起訴訟。
實際上,財務造假面臨索賠的易事特,其實力和東旭集團一樣不俗。
易事特創立于1989年,曾是世界500強企業施耐德電氣控股子公司,現為廣東省屬國資恒健控股旗下上市企業,被視為國企混合所有制典范,曾位列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及創新百強企業。
來頭不小的易事特,其商業布局更大。自1989年創立以來,除了以電力電子及能效管理技術為基礎,其還逐步向光伏、UPS電源、數據中心、逆變器、變流器、充電樁、儲能等業務領域進行技術拓展和延伸。產品應用于金融、通信、政府、互聯網、交通、醫療等多個領域。
或是迅速變幻的行業使得易事特人心易變動,又或是寬泛的布局讓其內部難以調和,亦或是其高層早就知道公司財務造假的問題,總之據公開信息顯示,ST易事特管理層頻繁變更,自2021年以來,易事特總經理或副總經理職位每年都在變動。
除此之外,ST易事特的廣泛布局也沒有收獲預期的效果。由于同時布局多個領域,且目前幾大行業均不景氣,易事特在今年一季度業績表現下滑明顯,其實現營業總收入6.69億元,同比下降51.97%;歸母凈利潤4603.01萬元,同比下降57.5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的3309.21萬元。
在光伏行業面臨的寒冬中,東旭集團和易事特的困境讓人們對光伏企業自身發展產生了一定懷疑和不確定性。
內部管理混亂、財務造假、股東資金占用等問題頻頻爆發,不僅讓企業自身陷入危機,也給投資者和市場帶來了巨大的風險。
面對這一切,企業能否在行業變革中找到新的出路,值得所有人深思與關注。未來,企業和投資者肯定會更加重視內部治理的優化和業務模式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