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材價格持續下降,產能不減反增,誰在拉鋸?
撰文 | 水潮
出品 | 光伏Time
盡管巨頭們接連公布日漸消瘦的利潤報表,但令人驚奇的是,頭部企業依然選擇逆勢加碼。
如果利潤只短暫受到行業周期侵蝕,二三線企業能夠暫且忍耐,但當未來生存空間被頭部企業提前搶占時,就再也無法坐視不理。
打不贏就加入的邏輯,一次次在業內上演。過去兩年,不乏企業一夜間完成從信誓旦旦的專精化,到認定一體化更有發展空間的戰略轉換,更不缺乏同行間擴產競賽的案例,告別過去、追逐利潤是企業的天性。
對利潤的渴望并不因規模而異,但擺在二三線企業面前的是一道資金鴻溝。
停止動作等待頭部企業蠶食,還是擴充產能尋求生機,行業下行中的每一踉蹌,都決高下,也決生死。
顯然,青海麗豪、英發集團選擇后者。
青海麗豪大手筆
近日,包頭市政府與青海麗豪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及英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舉行簽約儀式,總投資高達570億元。
青海麗豪投建產能為20萬噸高純晶硅配套25萬噸工業硅項目,該項目分兩期建設,共投入250億元。
這筆錢意味著,青海麗豪在擴產步幅上遠超龍頭,也意味著不留退路。
青海麗豪由通威股份前高管段雍于2021年創立,一直從事高純晶硅等半導體材料的工藝技術研發、生產、銷售及相關配套新能源業務。
段雍的履歷十分精彩,1974年出生的他先任職東方希望,后擔任通威股份旗下四川永祥董事長。
2021年5月27日,通威股份公告,因工作需要段雍申請辭去公司董事及其他各項職務。
段雍的離任動作由野心趨勢。
2021年6月,段雍通過海南皓梵投資有限公司、海南卓悅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掌控青海麗豪,出任青海麗豪董事長。
在段雍的經驗和人脈加持下,2021年下半年便有7家股東加入了青海麗豪,即浙江正泰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天津環宇智宸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蘇州晶焠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天津云清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紹興上虞晶盛投資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上海盈都匯股權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海南峻峰碧海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2022年b輪融資,段雍乘勝追擊,又迎來了IDG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和正泰集團、愛旭股份、晶盛機電等光伏巨頭。
有了資本加持,青海麗豪產能擴張速度可謂迅捷。
2021年4月,青海麗豪成立之初便定下未來規劃,將投資180億元分三期于青海西寧建設年產20萬噸高純晶硅生產項目。其中一期投資45億元建設5萬噸產能,2022年8月正式投產,該項目投產即盈利,公開信息顯示2022年1-10月,實現營業收入8.45億元,凈利潤4.92億元;二期2022年10月動工,雖沒有相關報道,但結合三期項目則在2023年年初動工,以及相關媒體統計到2023年底青海麗豪已具備15萬噸多晶硅產能,可以得出結論二期項目早已投產。
值得一提的是,青海麗豪的三期項目落地四川省宜賓,而非青海西寧。公開信息顯示,宜賓發展創投有限公司、珙縣人民政府與青海麗豪共同簽署年產10萬噸光伏級高純度多晶硅以及2000噸電子級晶硅項目。
按照一年左右的硅料產能建設周期計算,青海麗豪的三期項目已接近投產,因此才有了新一輪擴產規劃。
根據近日披露的信息,青海麗豪計劃在內蒙古包頭建設年產20萬噸高純晶硅配套25萬噸工業硅項目,總投資250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投資150億元建設年產10萬噸高純晶硅生產線+12.5萬噸工業硅生產線;二期投資100億元建設產能與一期一致。
英發集團跟進
根據官網介紹,英發集團于1987年成立,屬于大型綜合企業,目前主營光伏電池、光伏電站、電子板塊和產業運營四大板塊。
2016年,安徽英發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標志著英發集團正式跨界光伏,由此開始建設安徽PERC電池生產制造基地。
英發集團趕上了數次技術路線以及尺寸迭代,但最大一筆押注,落腳于N型時代前夕。
英發集團的N型電池擴產速度與青海麗豪旗鼓相當,根據已有項目統計,2024年英發集團N型TOPCon電池產能將達28GW。英發集團高管張敏曾介紹:“到2024年在建項目全部投產后,英發電池產能將擴充至50GW,躍升專業電池企業第一梯隊。”
英發集團在電池方面積累了經驗,2023年6月,英發睿能與上市公司高測股份達成戰略合作。在簽約儀式上,英發德耀推出了其TOPCon電池新產品DeCon。該電池量產效率達到了25.5%以上,超越了之前中試線的轉換效率25.2%,也遠高于目前TOPCon量產效率的平均水平24%—24.5%。
英發睿能與硅片代加工企業高測股份的合作主要內容為,雙方根據實際需要采取委托代加工或者雙經銷模式進行合作,以委托代工模式,切片代工條件、代工費及硅棒、硅片質量標準按照市場行情執行。
該合作目前面臨著危機,通過英發集團擴產方向,可以發現英發集團把發展突破口放置于硅片環節。
近日,英發集團發布的年產40GW單晶拉棒、20GW切片、20GW高效晶硅電池項目,對電池業務有著供應鏈和產能的雙重補充效果。
此項目總投資320億元,分三期建設。一期投資52億元建設10GW單晶拉棒、5GW切片和5GW高效晶硅電池生產線;二期投資48億元建設20GW單晶拉棒生產線;三期投資100億元建設10GW單晶拉棒、15GW切片以及15GW電池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