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满熟妇乱又伦-性XXXX视频播放免费-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美性受xxxx黑人xyx性爽


2023年成功、終止、開始沖刺IPO的企業共計有73家,其中10家值得重點關注。

 

 撰文 | 宏海

 出品 | 星球儲能所


IPO歷來是商家必爭之地,沖刺IPO就猶如攀登一座雪山,這一路注定長路漫漫、充滿崎嶇。

 

對手花式阻攔和公司現存問題就像凜冽的冰冷和刺骨的寒風,不斷提醒你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時時注意、處處小心,稍有不慎就會跌落谷底,但就算困難如此之多,巨量資金和更高聲譽仍引得人們前赴后繼。

 

星球儲能所根據公開信息為大家統計了2023年部分儲能相關企業的IPO情況,看看哪些企業成功登頂一覽眾山小,又有哪些企業抱憾折戟,以及還有哪些企業正在沖刺IPO

 

 

成功IPO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共24家儲能相關企業成功完成IPO,募資金額共計超過300億元。

 

 部分2023年完成IPO的儲能相關企業

 來源:星球儲能所

 

從時間來看,2023年全年只有7月份沒有儲能相關企業完成IPO,其他月份均有動作;6IPO完成數量最多,為6家,其次是3月份的4家企業,第三則是9月份3家企業,其余月份均只有12家企業完成IPO。

 

從行業看,2023年完成IPO涵蓋儲能全產業鏈企業,其中上游電池制造商及原材料生產供應商較多,其次是電池檢測、電氣設備以及解決方案服務商。

 

從融資金額看,最低融資金額為力王股份的1.38億元;最高融資金額為湖南裕能,其原本擬募集18億元資金,用于四川裕能三期年產6萬噸磷酸鐵鋰項目 、四川裕能四期年產6萬噸磷酸鐵鋰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實際募資金額達到45億元。

 

其次是阿特斯的40億元募資,26.5億元用于產能配套及擴充項目,1.5億元用于嘉興阿特斯光伏技術有限公司研究院建設項目,12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除去南芯科技的25.41億元募資和明陽電氣29.76億元的融資,剩余企業募資金額均在20億元以內。

 

近幾年,儲能的迅猛發展使得電池需求爆發,一眾鋰電池企業應聲而起,乘著新能源的東風扶搖直上,不少鋰電企業賺得盆滿缽滿,業績一路飛漲。而電池正負極材料商也同樣呈現出迅猛的發展態勢。

 

安全性是儲能發展的首要保障,在此情況下,從事電池測試、電池保護控制以及相關智能系統和平臺開發的企業也在儲能行業中開始大展拳腳,為儲能電池及儲能系統提供安全、經濟的解決方案。

 

隨著儲能裝機規模不斷增加,儲能變壓器、繼電器等電氣設備生產制造商也出貨愈多,業績大好。

 

崎嶇難行的IPO路途就決定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功登頂的,有人歡喜,就一定有人憂愁。

 

 

 終止IPO

 

2023年,共計20家儲能相關企業終止了IPO。

 

 部分2023年終止IPO的儲能相關企業

 來源:星球儲能所

 

其中較為明顯的是,終止IPO的眾多儲能相關企業中,儲能系統和鋰電材料占比最多,而值得注意的是,鋰電材料中,從事隔膜相關企業最多,多家隔膜企業終止IPO進程。

 

一方面,今年以來,儲能和鋰電材料產能過剩警鐘敲響,整個儲能系統和隔膜行業也在步入產能過剩時代。在中興新材之前,已有幾家隔膜企業相繼退出上市進程。今年4月,惠強新材撤回上市申請文件;918日,金力股份主動終止科創板IPO。

 

除此之外,此前成功上市的前輩們表現差強人意。中創新航,自上市就破發,股價腰斬至今市值已不足最高時的一半;寧德時代市值已較巔峰時期蒸發將近萬億;瑞浦蘭鈞背后也已有青山集團輸血近百億之多。

 

另一方面也有監管風向轉變及IPO節奏收緊的原因。證監會發布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的相關監管安排,其中強調根據近期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

 

915日,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近期IPO撤回的企業,主要存在控制權穩定性不足、業績下滑等影響企業持續經營能力的問題。對于產能過剩、周期性強及天花板低的行業企業,審核實踐中會嚴格把關。

 

除了成功和失敗的,還有許多剛剛開始沖刺IPO的企業,這些企業才是最要小心的,風吹草動就可能影響到其IPO進程。

 

 

開始IPO

 

共計29家儲能相關企業在2023年提交IPO申請并獲受理,截止到202414日,其中絕大部分企業當前的審核狀態為已問詢。

 

 部分2023IPO獲受理的儲能相關企業

 來源:星球儲能所

 

29家企業中,27IPO審核狀態為已問詢,剩余兩家為新受理和提交注冊的企業分別為從事鋰電池電解液店添加劑生產的圣泰材料以及從事儲能系統的三晶電氣。

 

從板塊來看,15家企業屬于創業板上市,2家企業屬于科創板上市,12家企業屬于主板上市。

 

從所屬行業來看,2023IPO獲受理的儲能相關企業中,催化劑、添加劑、電解液、銅箔、隔膜這些鋰電材料生產制造商占了絕大比例,而基本沒有從事儲能電池生產制造的企業。

 

在這些鋰電材料企業中,部分企業的相關產品在儲能業務的營收比例較低,一方面類似材料有一定通用性,其產品主要還是應用到其他領域中;另一方面,這些企業想拓展新的利潤增長點,儲能廣闊的前景和龐大的市場正好匹配其需求,另外,在招股書中體現儲能應用也會在監管方得到一定利好。

 

 

10家重點關注企業


瑞浦蘭鈞

2020-2022年,瑞浦蘭鈞年收入從9.07億元躍升至146.4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301.9%。公司2023年上半年營收65.9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4.19%。

 

去年一度在IPO道路上抱憾折戟的瑞浦蘭鈞,于今年630日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并在1130日成功通過港交所的上市聆訊。

 

而就在其通過上市聆訊的前幾天,瑞浦蘭鈞剛發布了345Ah問頂儲能電芯。據稱實際容量超過350Ah,再次刷新其儲能電芯容量的新紀錄。

 

除此之外,其電池產品銷量由2020年的1.55GWh激增至2022年的16.61GWh,復合年增長率達到227.4%。

 

表現在業績層面,2020-2022年瑞浦蘭鈞儲能電池營收分別達到20.1%、40.7%57.4%65.5%。

 

但值得一提的是,瑞浦蘭鈞迄今為止仍未實現盈利,在過去三年已累計巨額虧損將近22億。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分別虧損約0.53億元、8.04億元、4.51億元與9.20億元。在未見扭轉的局勢下,甚至還有進一步擴大的可能。

 

青山集團、永青科技及其控制的青拓鎳業已合計向瑞浦蘭鈞提供近80億巨額借款。截至2020-2022年各年末,瑞浦蘭鈞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分別為1.77億元、-19.57億元和-22.30億元;資產負債率則達到驚人的293.0%142.5%40.9%。

 

 


蜂巢能源

目前,儲能業務已成為蜂巢能源重要增長極。2020-2022年,蜂巢能源儲能業務營收分別為0.17億元、0.10億元、6.34億元,三年增長37倍,2022年儲能業務已經可以貢獻7%的營業收入。

 

2020-2022年,蜂巢能源實現營業收入17.36億元、44.74億元以及99.70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39.62%。

 

但是營收一路高漲的蜂巢能源,2019-2022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卻分別只有-3.26億元、-7.01億元、-11.54億元與-22.56億元,4年累計虧損44.37億元。

 

另外,蜂巢能源還存在毛利率低的問題,2020-2022年蜂巢能源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0.89%3.23%4.57%。

 

1222日,據上交所披露,因蜂巢能源及其保薦人中信證券撤回發行上市申請,上交所根據有關規定決定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蜂巢能源一波三折的A股上市之路,在歷經一年長跑之后宣告終結。

 

蜂巢能源就此回應表示,基于各種因素綜合考慮,公司選擇以自身及公司股東的最大利益為重,決定撤回A股申請,并考慮啟動其他融資方案。

 

 


海博思創

海博思創近年來的發展堪稱突飛猛進。2020年登上國內儲能系統出貨量榜首的海博思創,當年營收只有3.7億元。但在僅僅兩年后,公司2022年的營收已高達26.3億,歸母凈利潤則達1.77億元,較上一年暴增約15倍。

 

2020-2022年,海博思創儲能系統業務收入分別為 2.41億元、6.53億元和 24.56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則分別達到 65.88%78.52%94.61%,呈現出極為顯著的上升態勢。

 

在發展突飛猛進的另一邊,連續三年國內儲能系統出貨量排名第一的海博思創也存在著業務高度單一、供貨商及客戶高度集中、負債率居高不下的問題。

 

在系統集成商紛紛自研電芯的大背景下,包括電芯、結構件、電氣件、PCS等幾乎所有的關鍵產品都依賴采購,最核心的電芯幾乎全部仰仗單一供應商提供。

 

2020-2022年內,海博思創向第一大供應商寧德時代及其子公司采購原材料的金額分別為1.53億元、6.65億元和28.2億元,占當期原材料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54.57%、60.57%80.97%。向其采購電芯金額占各期電芯采購總額的比例則分別為 100.00%87.05%98.56%,即幾乎全部外購電芯均由寧德時代及其子公司供應。

 

客戶方面,2020-2022年,海博思創向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金額分別為 1.88億元、6.55億元和 21.98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50.88%78.16%83.70%

 

而最后負債率居高不下,既是海博思創最大的軟肋,也是其急于上市紓困的關鍵動因。2022年至20231-6月,海博思創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6.82%47.55%、74.58%75.91%,資產負債水平整體較高,同行可比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均值則僅有48.19%

 

 


阿特斯

阿特斯的上市之路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波三折。早在2006年,阿特斯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并完成過三次增發,合計募資4.35億美元。2020年上半年,阿特斯發布分拆上市的消息,并借此迅速完成了17.8億元融資。同年9月,阿特斯宣布將沖刺A股上市。

 

202112月,阿特斯的IPO上會通過,6個月后,離成功上市只差一步的阿特斯又因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導致審核被中止。直到20236月,阿特斯才成功上市。

 

阿特斯是國內最早從事光伏組件研發制造企業之一,十余年間其組件出貨量穩居前5,全球市場份額也僅次于隆基、晶科、天合和晶澳4家。

 

但是,阿特斯與上述四家光伏企業出貨量差距巨大。2020年至2022年,阿特斯組件產品出貨量分別為11117MW、13857MW、21001MW。而以上四家在2022年時組件出貨量均已超過40GW。

 

2018年至2020年,阿特斯營業收入呈現持續下滑態勢。2021 年度,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的凈利潤分別為90.74億元、18.50億元、20.88億元、11.41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 4.30%、50.02%、 34.86%、9.48%

 

阿特斯凈利潤為0.42億元,同比下降97.39%。與同行業相比,凈利潤出現大幅下降,且凈利潤顯著低于同行業領先企業。此外,2021年全年扣非后的經營業績出現虧損,為-4.11 億元。

 

近幾年,阿特斯把儲能作為第二增長曲線,并在儲能業務上持續發力。

 

2019年至2022年,該公司光伏組件業務收入占主營收入比例分別為75.90%、81.14%、82.68%、83.38%。2020年起,阿特斯發力大型儲能系統業務,占公司主營收入比例持續提升,2020年至2022年,該公司大儲業務占營收比例分別為0.23%、5.15%、7.32%。

 

2022年,阿特斯大型儲能業務收入34.16億元,同比增速翻番,全球市場份額達到5%。在海外,阿特斯也成了僅次于特斯拉的全球第二大儲能系統集成商,穩居世界第一梯隊。

 

 


雙登集團

雙登集團主營業務為儲能電池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為鉛酸儲能電池產品(含系統)及鋰離子儲能電池產品(含系統)。

 

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度,公司鉛酸電池業務收入分別占公司總營收比例為66.08%、73.12%61.72%,鉛酸電池仍為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同時鋰離子電池業務收入占比也在逐年上升,近三年營收占比分別為:33.92%26.88%、38.28%。

 

正在沖刺IPO的雙登集團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2020年、2021年、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27.69億元、25.22億元、41.95億元,同期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約為1.12億元、-4965.26萬元、2.85億元。

 

不難看出,2021年雙登集團出現過較大幅度的業績波動,據雙登集團解釋,這是由于原材料價格出現大幅上漲所導致的問題,但是這也說明了上游原材料對于雙登集團的影響是巨大的,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對雙登集團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另外,作為通信儲能龍頭企業,雙登集團的客戶集中度很高,主要為三大運營商及部分大型通信設備商,2020-2023年上半年年,其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6.82億元、11.38億元、22.73億元和11.89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1.42%、45.76%、55.29%53.18%,客戶集中度較高。

 

除此之外,雙登集團還有現金流風險、關聯不清楚等一系列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雙登集團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但是從儲能業務來說,雙登集團進展確實不錯,雙登股份已經推出多種應用于儲能的鋰離子電池產品,未來,雙登集團計劃大力推進戶用儲能和電力儲能業務,將鋰離子電池業務作為發展重點。

 

 


湖南裕能

湖南裕能為國內主要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供應商,業務結構較為單一,專注于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

 

據高工鋰電統計,2022年中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111萬噸,同比增長132%;湖南裕能出貨量為32.39萬噸,自2020年以來連續三年排名全國第一。

 

2023年上半年,湖南裕能磷酸鐵鋰產品實現銷量21.6萬噸,同比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且順應儲能市場的迅猛發展,其應用在儲能領域的產品占比已提升至30%左右。

 

上半年,湖南裕能磷酸鐵鋰主業毛利率僅9.49%,較去年同比大減9.21%。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行業產能結構性過剩的風險逐漸抬高,湖南裕能仍是今年擴產最為強勢的企業之一。

 

今年29日,湖南裕能登陸A股市場,其時已通過IPO超募150%45億。8月公司再次推出擬募資不超過65億元的定增預案。據統計顯示,年內,湖南裕能已經宣布磷酸鐵鋰(含磷酸錳鐵鋰)76.5萬噸的擴產計劃,是公司202234.82萬噸的兩倍還多。

 

 


艾羅能源

就在昨天,艾羅能源在上交所上市,開盤見漲近80%,市值一度超過150億元,作為2024年首個IPO,艾羅能源可謂賺盡了風頭。

 

實際上早在20226月,艾羅能源就踏上沖擊 IPO之路,但遭前后兩次中止,直到去年3月才順利過會。

 

艾羅能源成立于2012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目前注冊資本和實繳資本均為1.2億元,艾羅能源是光伏儲能系統及產品供應商,提供光儲逆變器、儲能電池以及并網逆變器等產品。

 

戰爭和停電使得海外戶儲市場需求暴增,而受益于戶儲市場的爆發,2020年到2023年上半年,艾羅能源戶用儲能業務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持續提升,分別為 42.83%、68.13%81.89%78.36%。

 

值得注意的是,現階段成功上市的艾羅能源,其內部外部都存在不小的問題亟待解決。一是公司實控人背負超10億元巨額債務;二是艾羅能源業績面臨下滑,且其市場過于集中,歐洲市場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超90%;三是其對于材料供應商與客戶依賴嚴重,其電芯全部外采,電池芯片也大部分來自外采。

 

除此之外,艾羅能源還存在適配模式、市場開拓、研發能力等一系列風險。剛剛上市的艾羅能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盟固利

天津國安盟固利成立于20091118日 ,并于2016429日改為股份有限公司,自2000年就開始進入鋰電池正極材料領域發展,主營業務為鋰電池正極材料相關業務,產品主要分為鈷酸鋰和三元材料。其中鈷酸鋰占比較大,為主要產品,應用于消費電子領域。

 

盟固利在鈷酸鋰領域中常年居于龍頭地位。盟固利2022年主營業務收入中,鈷酸鋰收入為20.3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65.78%。2020-2022年,公司鈷酸鋰產品銷售規模分別占據全國市場份額的10%11%8%,均位居行業前4名。

 

但是近幾年來,新能源迅速發展和電池市場的火爆也使得盟固利也有了業務調整的動作,鈷酸鋰收入占比不斷下降,三元材料收入占比提升。

 

根據招股說明書數據顯示,盟固利2020年三元材料收入超3億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18.56%,2021年三元材料收入超5.6億元,占比20.15%,而到了2022年,三元材料收入超10.4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了33.72%。

 

值得一提的是,盟固利背后站著的是實力雄厚的亨通集團。亨通集團始創于1991年,擁有全資及控股公司70余家,涉及電網、光纖、金融、地產、新能源通訊等多個領域,是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企百強,實際控制人為崔根良、崔巍父子。在《2022胡潤全球富豪榜》中,亨通崔根良、崔巍父子以235億元人民幣身價位列第952名。

 

登陸創業板首日時,其盤中漲幅一度飆升達3699%,從5.32元發行價沖到最高202.15/股,以暴漲37倍的驚人成績創下今年新股首個交易日盤中最大漲幅紀錄,一度被奉為新股神話。截至收盤,公司股價漲幅仍達1742%。

 

 


力王股份

力王股份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專業從事環保堿性鋅錳電池、環保碳性鋅錳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動玩具、智能家居用品、醫療器械、戶外電子設備、無線通訊設備、數碼產品、電子煙等多個領域。

 

2020年、2021年、2022年力王股份營業收入為4.02億元、4.69億元和5.50億元;凈利潤為5,207.11萬元、4,040.73萬元和3,781.65萬元。

 

從營收結構上看,堿性鋅錳電池營收占比過半,碳性電池營收額相對穩定。但是鋰離子電池增長較快,2022年鋰離子電池應收已經占據公司總營收近1/4。

 

2023年上半年,力王股份營收、凈利潤都有著不錯的增長表現。其中營業收入為2.94億元,同比提升22.44%,凈利潤為1962萬元,同比增長17.13%。

 

從產品方面來看,堿性電池實現收入1.73億元,同比增長38.97%,鋰離子電池、碳性電池收入同比增長3.99%、7.89%。

 

但是,力王股份作為一家消費電子用電池生產商,其下游行業增速有限,成長性不強。OEM貼牌生產模式盈利能力較低,產業鏈地位弱,受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大。靠著其電池方面積累的經驗和技術,力王股份已經開始尋找新的利潤增長業務。

 

目前,力王股份已經開始在光伏、儲能、新能源汽車等新能源產業積極布局。

 

 


中興新材

成立于20128月的中興新材,前身為深圳中興創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隔膜等高分子特種膜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根據GGII統計,中興新材已連續兩年蟬聯國內干法鋰電隔膜出貨量第一名,2022年度及今年一季度市占率高達29%201920221-9月,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6306.46萬元、9127.99萬元、3.26億元和4.3億元,最近三年復合增長率達127.31%,遠超幾家同行業競爭對手。

 

然而在出貨量及營收雙雙高增的另一面,中興新材的盈利能力卻呈現出另一種極端。

 

2019年至20221-9月,中興新材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7546.08萬元、-8493.92萬元、3575.9萬元和2550.87萬元,僅高于已然退市的博盛新材,而大幅落后于星源材質、滄州明珠、長陽科技、惠強新材等可比公司,2021年及20221-9月的扭虧為盈更是基本靠政府補助實現。

 

而就毛利率來看,2019年至20221-9月,公司干法隔膜產品毛利率分別為-48.11%、0.25%、23.88%26.22%,遠遜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同期業務毛利率平均值的50.12%、36.19%34.74%34.00%。

 

除此之外,20235月,中興新材深陷訴訟糾紛,被同樣身為隔膜龍頭企業的星源材質以侵害公司技術秘密為由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決確認三被告侵權、要求停止侵權行為并連帶賠償公司損失合計人民幣5050萬元等。

 

再加之監管風向的轉變及IPO節奏收緊,在上市申請受理半年后,中興新材于10月份主動叫停了IPO,宣告其科創板沖刺失敗。

 

點贊(0)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立即
投稿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