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信汽車集團為其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金與資源,湖北政府則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與保障。
撰文 | 宏海
出品 | 星球儲能所
2023年,儲能市場競爭加劇,價格戰愈演愈烈,儲能系統單價降速之快遠超行業預期。或出于自身壓力,或出于行業發展考慮,不少企業發聲抵制低價競爭,呼吁高質量發展。
今年2月,國電投發布旗下黃河水電公司兩個電化學儲能電站儲能系統采購中標候選人,最低報價被刷新至0.568元/Wh全新紀錄,也顯著延續了去年以來的價格下跌趨勢。
被不少企業視作下一片藍海的工商業儲能,亦是起步即“卷”開啟價格血拼。頭部廠商陸續下場不僅加深了這條賽道競爭的復雜性,也在挑動整個市場的價格神經。
可以說,價格問題已是儲能行業最為敏感的話題。
而在去年,一家名為楚能新能源的鋰電企業,卻是更早喊出超低價格引起儲能行業一波地震。
風口上的楚商
2023年8月3日,楚能新能源董事長代德明鄭重宣布:“為加速新能源及新型儲能產業規模化落地,到今年底,楚能新能源280Ah儲能鋰電池將以不超過0.5元/Wh的價格(不含稅)銷售,價格同比降本約40%,儲能鋰電池市場正式進入0.5元/Wh時代。”
※代德明宣布280Ah楚能鋰電池進入0.5元/Wh時代
當時業內都不禁好奇,在均價尚不低于0.6元/Wh的鋰電市場上,作為一家似乎此前名不見經傳的企業,楚能新能源到底憑借什么放出如此豪言?
一方面,市場上280Ah容量電芯產能早已過剩,整體呈現出供大于求的局面;另一方面,340Ah甚至更大容量電芯成為儲能未來發展趨勢,280Ah開始呈現淘汰態勢。清庫存、搶市場是各家鋰電企業市場策略的重中之重。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去市場情況外,楚能新能源背后的雄厚力量更是為其低價策略提供了有力保障。
楚能新能源成立于2021年8月,總部設立在湖北省武漢市,注冊資本為40億元。從股權結構來看,楚能新能源的股東組成十分簡單。站在楚能新能源背后的,是恒信汽車集團,其實際控制人為代德明,而恒信汽車集團為楚能新能源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持。
代德明的成功,完美詮釋了建立一個新的商業帝國,能力與機會兩個要素缺一不可。
※ 代德明被稱為“楚商五強”之一
1964年,代德明出生在湖北宜昌的一個普通家庭中,在河南某部隊服役結束后,代德明從部隊轉業來到了原國營企業宜昌縣五金交電化工有限公司做基層業務員,22歲時,代德明就已經成為了該公司的業務經理。
29歲時,代德明決定放棄已經小有成就、未來可期的國企業務經理職位,開始下海自主創業。
此時家電行業正處在黃金發展階段,而家電獨有的業務性質又與代德明之前從事的工作高度契合,于是代德明欲在家電行業大展拳腳,并在其老家宜昌成立了一家家用電器公司,依靠其工作積累的經驗和資源,代德明很快拿下格力、美的等空調品牌在湖北的代理權。
要知道,在當時想要拿到格力、美的等一眾大牌的省級代理權并非易事,這也能夠說明除了時代發展的推波助瀾,代德明本身也有不錯的業務能力。
2000年,事業順風順水的代德明在武漢創辦了湖北恒信德龍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信德龍實業”),從這時候開始,代德明財富積累的高光時刻也正式開啟。
彼時,國內汽車行業剛剛開始崛起,代德明開始帶領恒信德龍實業殺入汽車銷售領域,恒信德龍的第一家廣州本田4S品牌店也在宜昌開業。
此后,代德明的汽車銷售業務發展十分迅速,代德明48歲時,恒信德龍實業旗下恒信汽車集團開始上榜“中國汽車流通行業經銷商集團百強榜”,位列全國第12名。
如今,恒信汽車已經成為中部地區最大的乘用車經銷商集團,經銷網絡已覆蓋全國17個省份60余個城市,授權20余個著名汽車品牌,授權汽車品牌4s店300余家。
※恒信汽車集團部分授權汽車品牌
依靠其迅猛的汽車業務,代德明也開始頻頻出現在《胡潤百富榜》榜單之中。
在最新發布的2023中國企業500強和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等榜單中,恒信汽車集團也憑借798.0726億元營業收入,分別排名全國第303位和第121位。
現在的恒信德龍實業更是涉足酒店、商場、房地產、新能源等多個領域。
鄂地助推的新星
楚能新能源是代德明在新能源行業發展的風口上的再一次押注,不過與之前不同的是,代德明此時不僅有著雄厚的資金,還有更多的聲望和資源。
如果說楚能新能源的母公司為其提供了豐富的資金與資源,那么湖北政府就為其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與保障。
選擇落戶湖北,也是基于利好條件的考慮,作為土生土長的湖北企業,楚能新能源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不少政策支持。
楚能新能源的三大生產基地均落在湖北,當地政府也在土地、稅收、配套等方面為其整合最優招商政策,除此之外,楚能新能源連續兩年被寫入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
政策的高度配合也使得其產能迅速落地,大項目落地難是多個地區由來已久的常態化問題,沒有地方政府和政策的支持,簽約到開工要經過十分漫長的等待。
楚能新能源投資675億元的孝感基地從簽約到開工僅僅用了100天;楚能宜昌項目從簽約到一期土地規劃動工僅僅用了48天,僅一年的時間,宜昌基地便快速完成了廠房搭建、設備進場、產線調試,并最終實現正式投產。
※總投資600億元的楚能宜昌基地于2022年8月開工
而以上項目情況,湖北省政府網站均在其熱點關注板塊中發文支持,并用“黑馬”、“新勢力”等詞形容楚能新能源,湖北對楚能新能源的支持力度之大可見一斑。
進入2024年,楚能新能源發展勢頭不減。
1月24日下午,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與交通銀行湖北省分行在武漢簽署戰略合作授信協議,楚能獲交通銀行100億元授信支持。隨后不久,楚能新能源又獲得了一汽奔騰轎車有限公司動力電池總成項目定點通知書。
楚能新能源現已完成武漢、孝感、宜昌三大基地建設并全面投產,形成超過100GWh有效產能,擁有超40條智能制造產線,自主研發超40款儲能、動力電池產品,獲得全球超100項產品認證,申報全球專利超3100項,目前服務網絡已覆蓋亞洲、歐美等多個國家及地區。
按照楚能新能源規劃,未來五年內,其項目投資將達到1375億元,研發人員突破4000人,規劃產能350G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