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持優質釩礦、重塑供應鏈格局,全釩液流新銳半年三獲融資,秘訣何在?
受訪嘉賓 | 許曉晨
采訪人 | 王成龍
出品 | 星球儲能所
伴隨新能源建設加速,新能源發電滲透率不斷提升,電網調頻需求增長的同時,長時儲能技術路線也開始變得火熱。據多家行業研究機構預測,長時儲能市場空間將從2025年開始大規模增長。
實際上,此前數年間已經有幾十家廠商搶跑長時儲能賽道。過去被稱為小眾領域的液流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重力儲能等技術路線相繼“登臺唱戲”,相關行業已從示范項目走向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
其中,全釩液流作為液流儲能領域產業化最為成熟的一條技術路線,憑借本征安全、長壽命、靈活性高等先天優勢率先在市場上殺出一條血路。
星辰新能則作為近些年才正式出道的行業“黑馬”,于去年年內連獲三輪融資,集齊國家電投、五礦創投、中石油昆侖資本、豫資控股、中科院資本、中車資本等一眾豪華股東陣容。
成立于2021年的星辰新能,依托中南大學科研團隊的深厚技術積淀,聚焦長時大規模液流儲能領域,全面覆蓋電解液、電堆及核心部件、儲能系統等產品的研發、制造、生產。
去年5月,星辰新能首個GW級全釩液流工廠“星G智造基地”在常州武進國家高新區正式落成,公司GW級產線已于9月初全面投產。
針對全釩液流行業當前的發展局面以及公司近些年來的異軍突起,星球儲能所邀請到星辰新能董事會秘書許曉晨作為本期專訪嘉賓,對全釩液流如何取得先發優勢、星辰新能為何受到央國企投資天團青睞、全釩電池與鋰電的未來怎樣競爭等問題展開深度對話。
“不同技術路線適用不同應用場景。液流電池未來將率先在安全性需求高的場景落地,進而推廣到更多的使用場景。”
星辰新能董事會秘書許曉晨表示,提效降本是公司一直以來的努力方向,但價格并不是市場唯一考量因素,星辰新能的未來發展還要在技術和產品上提升內功。
1 星球儲能所
現階段做全釩液流的企業較多,形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公司選中全釩液流技術路線的主要考量是什么,具體優勢何在?
新型儲能發展迅猛,技術路線百花齊放,不同技術路線適用不同應用場景。
全釩液流電池具有本征安全、長壽命、靈活性高以及資源循環利用的獨特特性,且在我國可實現技術、資源和產業鏈的完全自主可控,在液流電池路線中,是技術成熟度最高,發展速度最快的。
2 星球儲能所
根據市場反饋情況來看,長時儲能無論從建設規模上還是項目數量上來看都是越來越多,這樣的現象是否存在,原因是什么?從當前4小時及以上長時儲能招投標情況來看,磷酸鐵鋰仍為大多數項目選擇,液流及壓縮空氣儲能等理論上專為長時設計的路線卻寥寥無幾,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為如期實現雙碳目標,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及建設不斷加大扶持力度,風電和光伏裝機規模迅速擴大。
國家能源局公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可再生能源成為保障電力供應新力量,總裝機于年內連續突破13億、14億大關,達到14.5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比重超50%,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
但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波動特性,長時儲能技術變得尤為重要。長時儲能技術能夠在更長時間維度上調節新能源發電波動,增加清潔能源消納能力。
目前來看,磷酸鐵鋰相關項目還是4小時及以下的占比更高。液流電池及壓縮空氣儲能等新型儲能技術路線在未來會是主力,不過當前還處在提效降本的進程當中,相信后續會適配更多使用場景。
3 星球儲能所
去年年底,就有鋰電企業發布專門針對長時儲能的超大容量鋰電池,鋰電池價格不斷走低、液流電池應用也仍不廣泛,這是否意味著液流電池與長時鋰電池已經形成直接的競爭?液流電池的生存空間會不會越來越小?
不同技術路線適用不同應用場景。
以全釩液流電池而論,如對儲能時長要求較高的,4-10小時,乃至10小時以上的儲能電站;以及對安全要求高,如大型的IDC機房、化工廠等特殊場景,全釩液流電池都是最佳路線。
液流電池未來將率先在安全性需求高的場景落地,進而推廣到更多的使用場景。現階段,國家乃至各省市對于長時儲能支持政策越來越多,這對整個市場形成了很好的支持和引導。
4 星球儲能所
基于對行業未來發展的判斷,星辰新能下一階段是如何展開自己的規劃布局的?公司已經建立了怎樣的領先優勢?
星辰新能的答案是,加速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進一步提效降本,推進項目落地步伐。
為進一步提效降本,星辰新能更以一體化垂直布局,進行供應鏈重塑。通過自持優質釩礦,從原材料開始控制成本,保證供應的穩定性與可靠性;打造短流程電解液生產基地,大幅減少制造費用與中間投料。
同時,在產業鏈配套豐富的常州打造全球首條全自動化全釩液流電池生產線,有效保證液流電池產品一致性水平,建立柔性生產智造體系和產品全生命周期數字體系,大幅降低生產成本。
5 星球儲能所
相比2023年初瘋狂的資本融資潮,儲能行業下半年的投融資情況略顯疲態,尤其是此前火爆一時的鋰電及鋰電儲能企業上市進程頻繁受阻。而在液流儲能賽道上的星辰新能卻逆勢完成3輪融資,如此迅猛的融資是如何實現的?
在雙碳目標的牽引下,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催生了長時儲能的市場需求。全釩液流電池憑借本征安全、長壽命、靈活性強等優勢,受到了越來越多投資人的認可和關注。
國家及各地對于長時儲能,乃至液流電池出臺了支持政策,市場向好,也使得很多的投資人更堅定了這個賽道的發展前景。
于公司而言,星辰新能通過產學研深入合作與持續創新,實現了全釩液流電池全棧技術的重大突破,并通過系統性提效降本思路,全面推動具備特高安全性的全釩液流儲能綜合解決方案落地。
首先,星辰新能以獨家電解液添加劑配方,制備高活性、高濃度、高利用率電解液,有效減少電池內部的副反應,從而提升溫寬、能量轉換效率和循環穩定性;并通過提高電解液初始價態緩解釩滲透,有效抑制電池容量衰減,優化電解液流速,使電池能量效率及充放電容量得以提升。
第二,密封技術一直是液流電池領域的一大挑戰。星辰新能采用獨家嵌入式形變密封結構,解決內外漏痛點,不僅確保了電池在高壓差和大流量條件下的安全性,還增強了電池的正負壓耐受力,助力星辰新能成功克服液流電池在復雜環境下的密封問題。在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電科院及鑒衡的嚴苛測試中,電池密封性均表現優異。
第三,在電堆設計方面,星辰新能采用多級變徑均衡流道設計,有效地解決了濃差極化和流體阻力的問題,能在保持電池高電壓輸出的情況下,有效降低旁路電流,提高能量轉換效率,優化電解液分布和電化學性能,進一步提升了電池在不同工況下的性能表現。
同時,為應對電池在不同溫度和壓力下的形變問題,星辰新能采用材料結構形變的一致性設計,確保電池在各種條件下都能保持形變的穩定性和一致性。
第四,在系統設計方面,星辰新能以直冷式換熱器作為系統的溫控管理設備,實現精準維持系統的合適運行溫度,通過自主研發的主動電解液調平與共混技術,可在線實現電解液的容量恢復,保障系統容量長期不衰減。
采取模塊化設計,方便運輸,安裝周期短,實施便捷。配置智能監控系統,采用數字孿生的可視化模型和智能算法實現分布式監控、集中式管理。自主研發BMS系統,可根據上級下發的調度指令,制定平滑功率、跟蹤計劃、自定義等運行策略,并且將自用電功率占比降低到電池系統功率的7%以下,從而大幅提升系統交流側能效。
6 星球儲能所
緊接上一問題,在儲能相關企業“不被看好”的背景下,星辰新能近兩次融資中,投資方卻多有國企和行業龍頭企業。實力雄厚的央國企與龍頭企業為什么會看中液流儲能賽道,又為何選擇了星辰新能?
當前,“長時儲能+大型風光項目”將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成為共識。為實現“雙碳”目標,火電裝機占比將逐漸下降。當這類穩定的基礎負載發電資源日益減少,“長時儲能+大型風光項目”將替代化石能源,成為新一代基礎負載發電資源。
其中,全釩液流電池擁有本征安全、超長壽命、環境友好和擴容性強等突出優勢,且在我國可實現技術、資源和產業鏈的完全自主可控,將在長時儲能領域迎來巨大的成長空間。
所以,很多投資人還是看好儲能行業,尤其是具備高安全性的液流電池行業發展的。星辰新能的上述優勢,從技術研發、到生產、到產品、再到降本思路等,得到了投資團隊的認可,
我們目前開發的電堆,核心參數優越,并已通過中國電科院及鑒衡的權威測試,達行業領先水平。
7 星球儲能所
此前,有行業相關人士表示,以實際應用的項目情況來看,全釩電池度電成本大約在0.4元,有相關企業甚至提出將在未來3年內實現儲能度電成本0.2元以下,可以說是在成本價格和實現時間上都給出了比較大膽的判斷,星辰新能對這一問題如何看待?
不同新型儲能技術路線適配的場景不同。提效降本是星辰一直努力的方向。
但是價格不是市場唯一考量因素,我們的重點還是在技術和產品上深挖,提升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