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兩個月前,智光儲能才剛拿下南網儲能2.58億元儲能電站設備框采項目。
撰文 | 葉均
出品 | 星球儲能所
自2018年開始“有心插柳”的儲能業務,正在幫助配網電力設備老兵智光電氣實現“老樹再逢春”。
3月15日,智光電氣對外公告了控股子公司智光儲能的增資擴股最新進展,披露包括南網能創股權投資基金、廣灣創科(廣州)股權投資基金、廣州黃埔開投儲能產業投資基金、廣東粵建新能源創業投資基金在內的7家投資人。
※ 圖表:智光儲能本輪增資擴股交易對手方
來源:智光電氣公告
而就在1月3日,智光儲能還分別以6000萬元、3億元引入廣東粵財產業投資基金、國開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兩大戰略投資者。
截至目前,這項自去年12月公告,投前估值為18億元人民幣,擬不超7億元人民幣的增資擴股計劃中,本輪增資投資人已累計實繳出資6.18億元。
值得留意的是,智光儲能本輪增資的交易對手方幾乎均為國資背景。
此前連續幾年為虧損所困的智光電氣,或正依托儲能業務板塊的強勢崛起,步伐矯健地走出一條“躍進式”的增長新路。
老樹逢春
以高壓變頻起家的智光電氣,1999年4月9日成立于廣東省電力工業局試驗研究所,早期資金非常緊張,除了幾臺電腦以外,連辦公室和廠房都是租來的。
2002年,曾有多年電力行業從業背景的潮汕商人李永喜看中公司的發展潛力,主導其擔任董事長的廣州市金譽實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入股智光電氣。掌舵的第二年便推動公司實現國產最大容量高壓變頻調速系統(2500kVA/6kV)樣機下線,并在其后短短幾年時間率領公司掌握了測控、電力電子、通信和應用軟件等多個領域的核心技術。
2007年9月19日,智光電氣成功上市深交所,業務范圍覆蓋智能電網、工業節能技術、新能源接入控制技術領域。
時至今日,智光電氣從早期便已有所表現的業務繁雜較前更甚,核心業務可大致分為數字能源技術及產品、綜合能源服務、戰略投資及產業投資三類。
※ 圖表:智光電氣核心業務板塊
來源:智光電氣年報
客觀而言,近些年的智光電氣日子并不算是太好過。
2020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智光電氣年營業總收入分別達到21.43億元、18.89億元、23.52億元、19.07億元,相對較為穩定;歸母凈利潤則分別為2.40億元、3.36億元、4228萬元及3599萬元。
其中,在2021年大力推進“產品+服務+投資”戰略的智光電氣,靠著投資1月份在深交所掛牌上市的南網能源,一度實現第一季度營收3.15億,凈利潤卻達到10.64億元的傲人成績,靠著“押中牛股”在當年被媒體評價為新晉“投資狂”。
但由于到2022年,其參股的南網能源等其他非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影響較上年同期大幅減少,公司歸母凈利潤也同比大降87.41%。
※ 圖表:2018-2022年 智光電氣扣非凈利潤
來源:星球儲能所
而落實到公司實際的業績表現,2020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智光電氣的扣非凈利潤卻分別僅有2401萬元、-3.15億元、-3.21億元、-1914萬元,同比變化28.96%、-1412.02%、-1.78%及90.17%。
在廣泛的業務面下,公司的傳統主業在前兩年的表現不甚理想。尤其2021-2022年電線電纜業務受銅等大宗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影響出現虧損,嚴重拖累公司扣非凈利潤。
2022年,智光電氣五大子公司中,廣州智光節能環保有限公司、廣州嶺南電纜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智光綜合能源有限公司、廣州智光電氣技術有限公司分別凈虧損5194.36萬元、1.75億元、1901.84萬元、1232.37萬元。
※ 圖表:智光電氣主要子公司營收情況
來源:智光電氣2022年財報
唯有廣州智光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即智光儲能)凈利潤達到1011.88萬元,營業收入高達3.9億元。
自2018年正式設立子公司智光儲能全方位開展儲能業務以來,智光電氣不僅已經具備除電芯以外,包含儲能電池PACK集成及PCS、BMS、EMS等配套模塊在內的自主研發制造能力,在業績層面也幾乎以坐火箭的速度攀升,在傳統主業不甚景氣的幾年間為公司實現扭虧為盈而居功甚偉。
智光儲能成立第二年,公司就拿下230.8萬元盈利。從2020-2022年,智光儲能營業總收入分別達到5277.67萬元、1.23億元、3.9億元。
到2023年前三季度,智光儲能更是拿下7.31億元的營業收入與4487.38萬元的凈利潤,已分別達到2022年全年營收的1.88倍、凈利潤的4.43倍。
而值得一提的是,早自2013年,智光電氣就開始研究發展“級聯型高壓儲能”技術,并曾參與南方電網MW級電池儲能站863課題示范工程的深圳寶清儲能電站(二期)項目建設,至今仍是為數不多的高壓級聯型儲能技術路線的代表性企業。
※ 智光儲能官微發布的交付項目
高壓級聯儲能以其更更高壽命、更優電池利用率、更低成本的優勢,在5MW以上的大型儲能系統當中優勢愈發體現,近年來已吸引南瑞繼保、智光電氣、金盤科技、新風光、中車株洲所、許繼集團等具備電力電子技術基礎的企業爭相布局。
智光電氣更是將之作為其在儲能領域發展的重要核心,已成為該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其在去年年底就曾表示,已有多個100MW以上高壓級聯儲能項目落地。
出色的業績表現已經讓智光電氣充分嘗到了儲能業務的“甜頭”,突出的高壓級聯儲能技術勢必成為公司未來開拓新路最強有力的武器。
而頻現于朋友圈中的“國字頭”,則或許能夠為智光電氣走好前路提供一道不可忽視的關鍵保障。
國字當頭
智光電氣上一次給諸多行業同仁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或許還要來源自去年年中廣州儲能集團橫空出世的一聲行業“驚雷”。
2023年6月,廣州發展集團發布公告,將與廣州產業投資控股集團、廣州工業投資控股集團、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等三家國企與鵬輝能源、智光電氣兩家民營企業共同出資20億成立廣州儲能集團。
其中,兩家上市民企鵬輝能源、智光電氣分別出資1億元,持股比例5%。
作為國內首個地方國資和上市民企混合所有制儲能企業,廣州儲能集團的意義及歷史地位毋庸多言,而智光電氣也已搭上了這條大船。
※ 圖表:廣州儲能集團股權結構
來源:廣東發展公告
智光電氣與“國字頭”之間的緣分還不止于此。在本輪增資以前,智光儲能已歷經兩次增資擴股。
2020年3月,智光電氣以1.809億元增資引入廣州智光能效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為智光儲能新股東。
從后者當時的合伙人結構來看,除智光電氣認繳出資47.5%,另有廣州金控旗下萬聯天澤資本投資有限公司、廣州開發區投資集團旗下廣州穗開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各出資占比13.75%,及廣州城投旗下廣州市工業轉型升級發展基金有限公司出資25%,均為廣州國資背景。
2021年12月,智光儲能第二輪引入科泰電源對其增資1億元,后者為創業板上市公司。
而就本輪增資陣容來看,交易對手方中既有南方電網旗下南網能創股權投資基金、廣灣創科(廣州)股權投資基金,又有廣州開發區投資集團旗下廣州黃埔開投儲能產業投資基金、中國建投旗下廣東粵建新能源創業投資基金、粵財控股旗下廣州創盈健科投資合伙企業、龍江交通旗下廣州新星貳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集齊豪華國資陣容。
※ 圖表:智光儲能本輪增資交易對手方股東背景
來源:星球儲能所
此外,智光電氣與南方電網之間也緣分不淺。
除上文已然提及早在2013年便共同開展的高壓級聯儲能示范項目、智光電氣對南網能源的投資、南網旗下兩家投資基金在本輪總計1.5億元的增資以外,
就在今年1月18日,智光儲能才剛剛中標南方電網儲能股份有限公司2023-2024年儲能電站設備框架采購(組合電器艙、開關艙、二次設備、通信、電池儲能系統),中標金額達2.58億元,約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營業收入的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