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在欣旺達動力業績表現剛有好轉之時,A股IPO市場監管政策開始不斷收緊。
撰文 | 宏海
出品 | 星球儲能所
2023年下半年開始,A股IPO上市審查政策開始收緊。
8月,中國證監會發布《證監會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優化 IPO、再融資監管安排》,明確完善一二級市場逆周期調節機制,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并提出引導上市公司合理確定再融資規模,嚴格執行融資間隔期要求。
根據企業上市務實統計,2023年1月1日至今年2月初,上交所終止110家(科創板64家、主板46家)、深交所終止153家(創業板115家、主板38家)、北交所終止55家。按照行業來看,計算機、通信和電力電子設備制造業終止IPO企業最多。
其中,蜂巢能源、珠海冠宇、金力股份、京陽科技、力高新能、容匯鋰業、江銅銅箔等一眾儲能、鋰電相關企業都發布終止其IPO進程的公告。
一方面,A股政策收緊使得大多企業沖刺IPO之路難有希望,另一方面,不少企業亟需上市借助資本力量解決問題,推動發展。
在此局面下,也有企業選擇另辟蹊徑,將目光盯向了審查較松的港交所和北交所。
鋰電巨頭的動力野望
近日,據外媒報道,欣旺達旗下子公司欣旺達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欣旺達動力”)即將分拆赴港上市,不過該消息還沒有更多官方相關的證實和公告信息。
作為業內知名龍頭企業,欣旺達動力赴港IPO的消息已經引發了業內廣泛的關注。
實際上,在行業內,欣旺達動力分拆上市這件事早在去年7月份就已經人盡皆知了。2023年6月中旬,欣旺達先是傳出其旗下欣旺達動力已同中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正式啟動IPO進程。一個月后,欣旺達公開發布一系列公告,宣布將分拆旗下欣旺達動力至創業板上市。不難看出,欣旺達的消費類鋰電業務、動力電池業務兩大板塊將各自獨立。
早在2008年,欣旺達就已在動力電池領域有所布局,并于2014年成立子公司欣旺達電動汽車電池有限公司(后更名為欣旺達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門開展動力電池業務。
截止到2023年,根據其年報顯示,欣旺達動力電池出貨量合計11.66GWh,實現收入107.95億元,營收占比 22.55%,而在2021年時,欣旺達動力電池業務占比才僅有7.85%。可以看出,動力電池業務已經成為了欣旺達十分核心的業務之一,也是其增長速度較快的業務之一。
不可置否的是,近些年欣旺達的動力電池業務可謂發展神速。
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的2023年國內動力電池裝車量數據及排行榜,欣旺達動力電池裝車量達到8.3GWh,市場占有率2.14%,位列全國第八名。
從世界范圍看,根據SNE Research發布的2023年全球動力電池裝車總數據顯示,2023年欣旺達動力電池以10.5GWh的全球裝機量位列全球前十。
根據SNE Research發布的2024年1~4月除中國市場外的全球動力電池使用量榜單顯示,欣旺達位列全球第10位,其動力電池全球使用量1.1GWh。此外,其更是在前不久又拿下小米、理想的電池定點項目。
在過去的幾年間,欣旺達動力一路節節攀升,在國內裝車量最好成績位列第六名,同時其也已闖入全球動力電池市場前十名。
在2023年6月的最新一輪融資中,欣旺達動力的估值已達到355.6億元,甚至幾乎要高于母公司欣旺達的市值水平。
一舉兩得的資本游戲
欣旺達動力計劃從A股轉戰港股,其中原因和意圖其實十分容易理解。
一方面,欣旺達在其資產負債率常年高于60%,甚至最高達到76.7%的情況下,還要拿出錢支持欣旺達動力近乎瘋狂的擴產動作,欣旺達需要從資本市場獲取更多資金;而另一方面,受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下降和市場劇烈變動影響,欣旺達十余年來首次發生營收同比下降的問題。欣旺達發布的2023年年度報告顯示,2023年欣旺達營業收入超478.62億元,與上年同比下降8.24%。
欣旺達動力則本就連年虧損,雖然2023年期虧損情況得到大幅改善,但是仍產生了一個多億的虧損。2020年-2023年,欣旺達動力營收分別為4.32億元、29.64億元、129.22億元、110.04億元,凈利潤卻分別為-7.07億元、-10.53億元、-10.94億元、-1.44億元,四年虧損近30億元。
借助資本力量優化欣旺達動力的財務結構、減輕債務負擔,促進其業務良性運營和可持續發展;同時使母公司得以聚焦消費鋰電池核心業務,改善業績表現,可說是“一石二鳥”的絕佳選擇。
可偏偏在欣旺達動力業績表現還未好轉之時,A股IPO市場監管政策開始不斷收緊,滬深交易所對于為盈利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的審查十分嚴格,證監會也在加強對于IPO的監管,不斷加強問責體系。
在IPO監管政策的不斷收緊的局面下,不少企業IPO進程停滯,沒有更新進展,更有企業自知短期內上市無望,無奈終止其IPO進程,并開始將目光放到監管較松的北交所和港交所。
對于分拆上市的欣旺達動力來說,在滬深交易所上市同樣增添了極大的不確定性。無論是對“控制權穩定性不足、業績下滑等影響企業持續經營能力的問題”的加強監管,還是對“產能過剩、周期性強及天花板低的行業企業”的嚴格審核把關,都讓欣旺達動力沖刺IPO少了很多希望。
所以對于欣旺達和欣旺達動力來說,上市是十分有必要的,而目前來說,港交所是更有可能、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