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列表

bp世界能源展望:碳預算即將耗盡,延遲能源轉型代價高昂

全球共同努力、電力行業加速去碳、提升能效、促進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是凈零轉型的四個關鍵要素。7月10日bp(英國石油公司)發布《bp世界能源展望2024》,報告預測:石油需求將在2025年達峰,“凈零情景”下,2050年全球50%的能源消費是電力消費,風能和太陽能將在全球發電結構中占比70%。今后25年內,天然氣需

三峽、向家壩兩座電站獲發全國首批大水電綠證

近日,三峽、向家壩兩座電站獲發全國首批大水電綠證。今年4月26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于公開征求《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和交易規則(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中規定,對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地熱能發電、海洋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上網電量,以及2023年1月1日(含)以后新投產的完全市場化常規水電項目上網電量,核發可交易綠證。對項目自發

應對中國競爭,美國正在醞釀碳關稅!

據《金融時報》報道:美國正在研究一種潛在的進口碳定價系統,美國氣候特使約翰·波德斯塔視之為應對中國工業競爭和減少排放的重要政策轉變,美國版本的CBAM(碳邊境調節機制)呼之欲出。據悉,美國將打擊外國碳密集型工業進口的“搭便車”行為。“我們不會輕易讓我們的工業基礎被那些不考慮碳排放成本,甚至通過各種方式支持高碳排放生產的國家占便宜。”波德斯塔視表示。“全球貿易體系

德國:風光上網電價補貼沒了!只剩一次性電站投資補貼

路透社消息,根據上周五公布的一份財政部文件,德國聯邦政府計劃改革可再生能源的補貼方式,電力生產商將獲得一次性的投資成本支持,而不再享受固定上網電價或保障性收購價格(guaranteed price for power they produce)。轉向投資補貼將標志著德國可再生能源市場的重大變化,此舉旨在降低該行業對政府支持的依賴。這意味著運營商將獲得一次性撥款來

最新區域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發布,變化幾何?

昨日,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在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注冊登記系統及信息平臺上發布了2022和2023年的減排項目中國區域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區域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是指新能源電力設施發1度電對應基準線減少的碳排放量,用于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發電等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的設計、實施、核查和減排量計算。碳減排量=上網電量×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項目自身排放量。&nbs

國家能源局: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上線運行

國家能源局近日發文《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上線運行 信息化促進綠證核發全覆蓋》。此前,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于啟用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的公告,宣布2024年6月30日正式啟用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以下為文章內容:為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服務能源安全保供和綠色低碳轉型,國家能源局積極穩妥推進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全覆蓋工作。近日,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核心功能開發完成并上線運行,通過一個賬戶、兩類數據

為應對中國競爭,美國正在醞釀碳關稅!

用外交政策目標扭曲氣候政策。據《金融時報》報道:美國正在研究一種潛在的進口碳定價系統,美國氣候特使約翰·波德斯塔視之為應對中國工業競爭和減少排放的重要政策轉變,美國版本的CBAM(碳邊境調節機制)呼之欲出。據悉,美國將打擊外國碳密集型工業進口的“搭便車”行為。“我們不會輕易讓我們的工業基礎被那些不考慮碳排放成本,甚至通過各種方式支持高碳排放生產的國家占便宜。”波德斯塔視表示

河北:2025年力爭2GW以上,鼓勵分布式分時電價、支持參與綠電交易

近日,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河北省開發區分布式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推進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工作目標:2024年,啟動一批具有豐富屋頂、閑散空地資源和較好電力消納能力的開發區,開展分布式新能源建設試點,力爭新增屋頂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風電裝機100萬千瓦以上,創新示范工程30個左右。2025年,在第一批試點基礎上,總結經驗,再次啟動一批試點,力爭新增屋頂

2023、2024年發電配額方案征求意見!

2024年7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公開征求《2023、2024年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發電行業配額總量和分配方案(征求意見稿)》意見(以下簡稱《配額方案》)的通知。“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發電行業發展實際等因素,《配額方案》仍采用基于強度的配額分配思路,不要求企業排放量絕對降低,企業實際發電量、供熱量等產出越大,碳排放管理水平越高,獲得配額也越多,不對電力生產形成約束,不影響電力供應保

不賺錢!巨頭碳中和“退燒”

今年,仍是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的艱難一年。據路透社的報道,今年以來歐洲多國批發電力市場出現了史無前例的負電價現象。其中,在德國的電力現貨市場,今年4月出現了50個小時的負電價時段,5月負電價時段增長到了78小時。而在瑞典,今年1月至5月總共出現了668小時的負電價時段,較2023年同比增長超200%。負電價現象頻發,再加上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以及供應鏈出現的種種問題,可再生能源行業正面臨著嚴峻挑戰。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