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之后,巴西市場也要“淪陷”了?
撰文 | 臨淵
出品 | 光伏Time
繼美國對東南亞光伏揮舞關稅大棒之后,特朗普上臺對中國光伏行業的影響還未完全顯露,作為中國光伏組件第二大出口國的巴西又給了出海企業一記暴擊。
11月15日,巴西發展、工業、貿易和服務部(MDIC)宣布,將光伏組件的進口稅率從原先的9.6%大幅上調至25%。
該稅收調整政策自正式發布起便即時生效,其調整對象涵蓋組裝成面板或模塊的光伏電池產品,相關細節已在政府的《聯邦官方公報》予以公布。
而這已經是該國在今年年內第二次調整對進口光伏產品的關稅政策。
2024年1月1日起,巴西開始對從國外進口的光伏組件實施進口稅,并將過去針對光伏組件產品的324項零關稅優惠全部廢除。
兩次頗為突然的關稅政策調整,都指向同一目的——限制海外采購以提升本土制造,加強巴西的本地生產并創造就業機會。
不過,接連兩次的關稅調整還是引發不少質疑聲音。
巴西光伏太陽能協會(Absolar)便在社交媒體公開表示,該決定是“能源轉型的挫折”,可能會面臨價格上漲和投資損失的風險。
Absolar執行總裁Rodrigo Sauaia在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COP29)的小組討論中提到“此舉可能會對已經在建的項目產生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并表示關稅上調將阻礙市場獲得融資的能力。
該機構的技術監管專家Isabella Sene則指出,到2026年,關稅上調可能使281個項目面臨取消風險,這些項目將提供超過25GW的光伏裝機容量,并影響超過970億巴西雷亞爾(約合167億美元/1212億元人民幣)的投資。
※ 巴西光照資源分布
作為南美洲最大國家,巴西日照時間長、輻射強度高,太陽能資源相當豐富。盡管其光伏產業起步較晚,在近些年的發展勢頭卻頗為強橫。
在巴西,太陽能光伏已經是僅次于水電的第二大發電技術,其國內運行裝機容量超過48GW,占到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的20%。
該國是僅次于中國、歐洲、美國、印度的全球第五大光伏市場。
據巴西電氣和電子工業協會(Abinee)數據顯示,太陽能組件是巴西第四大進口產品,僅次于石油、柴油和用于農業的氯化鉀。
不過,由于國內光伏產業鏈基礎薄弱,光伏組件產能不足5GW。巴西的光伏產業極度依賴海外進口,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光伏組件。
在年初的那次關稅調整時,Absolar就曾表示國內制造商“目前的產量不到市場需求的5%,價格則比國際產品高出50%”。
在過去兩年,該國每年都會進口超過17GW的光伏組件。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來,巴西每季度進口的組件產能持續超過3GW。
巴西的分布式光伏市場尤為興盛。在2023年進口的17.5GW的光伏組件中,雖有2GW的分布式光伏份額下滑被公用事業規模光伏項目需求的增長所抵消,但仍有11.4GW組件均服務于當地分布式光伏市場。
※ 圖表:巴西光伏組件分季度進口量
來源:PV Tech
作為東西半球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中國與巴西之間在光伏產業上的合作向來頗為密切。
巴西多年保持我國光伏組件第二大出口國的地位。2023年,我國向巴西出口47.8億美元光伏組件,占總出口份額的12%,
今年前9個月,巴西累計進口約16.72GW中國光伏組件。也有數據分析認為,巴西99%的光伏組件都進口自中國。
這與該國光伏產品進口認證門檻相對較低、全球組件廠商均將該地區視為重要戰場有很大的關系。
不過,這次關稅的上調對出海企業的影響應不算太大。
一方面,仍然有不少中國光伏企業有機會拿到巴西的免稅配額,配額內關稅在2025年6月30日之前保持為零。
另一方面,正如我們上文所提及的那樣,當地企業的產品售價本就遠高于進入該市場的海外光伏組件,而當地光伏組件售價也因進口數量龐大、常年庫存高企等問題低至0.07美元/W,致關稅影響更加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據外媒報道顯示,本次加稅是應巴西國內兩家太陽能組件制造商——中國汽車巨頭比亞迪旗下的比亞迪能源巴西公司(BYD Energy Brazil)和巴西本土企業森吉太陽能公司(Sengi Solar)作為主要請愿方的共同訴求而做出的政策調整。
中國企業身影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表明,光伏關稅的提高并不影響相關企業的根本利益。且對于想在當地扎根建廠的企業而言,關稅政策下競爭者的減少將使之更得先機。
不過,繼美國之后,印度、巴西等國家對于光伏行業開出的關稅調整政策還是讓我們清楚地看到,光伏出海未來的道路可能很難保持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