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首富的豪賭
撰文 | 飲馬流花河
出品 | 光伏Time
光伏行業正陷入殘酷內卷中,近期,光伏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發布的《2023年光伏行業發展回顧與2024年形勢展望》顯示:組件環節2月的整體開工率為23%,Top9組件企業的開工率為49%。
激烈的價格戰下,光伏企業擴產即虧損,除了晶科、天合、隆基選擇小手筆海外擴產外,不少企業的規劃產能按下暫停鍵,一家組件后起之秀卻選擇在行業凜冬逆勢擴產。
部分企業產能延期或終止項目
2月25日,愛旭股份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投資建設濟南一期年產10GW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及組件項目的議案,項目計劃總投資金額為99.78億元。這一數字幾乎與愛旭股份的凈資產持平!
濟南項目總共規劃360億元,遠超愛旭股份278億元的市值。
值得注意的是,1月31日愛旭股份發布業績預告。2023年凈利潤為7.35億至7.7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15.5到 15.9億元,同比減少66.71%到68.43%。
愛旭歷年業績
特別是第四季度歸母凈利潤為-11.12億至-11.52億元之間,幾乎將2022年凈利潤的一半虧掉了。
業績遭受重創,行業震蕩下行,手握大把落后PERC產能待出清,愛旭股份豪擲100億擴產ABC組件,賭對了嗎?
驚險一躍
愛旭股份成立于 2009 年,2012 年起,在佛山、義烏、天津、 珠海先后成立生產基地。自 2017 年自行研發并推出“管式 PERC 電池技術”以來, 行業多次重大技術變革,公司均有參與。
2019 年公司借殼上市,于 2020 年率先量產 210mm 尺寸電池,推動了大尺寸電池在行業的普及,逐漸躍升為PERC電池龍頭。2023年,愛旭股份電池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二,僅次于通威。
2023年電池出貨量排名來源:infolink
愛旭興于PERC,但不愿受制于PERC,對于技術路線的切換極為果決。
回顧愛旭上市的2019年,公司董事長陳剛當時對PERC技術堅信不疑,在被記者問及投資如此集中于PERC,如何應對技術路線變革時,陳剛回應:產業鏈從研發到量產需要很長的時間,PERC電池已走過十年左右的歷程。但通過整個產業鏈堅持不懈地努力,十年才進步到今天這個程度,它的潛力還是很大的。
2016年,愛旭判斷PERC已到將成熟并大規模應用的階段,所以主動“革了自己的命”?!拔覀冊?017年單晶最好的時候,收益最好的時候,主動進行技術革命,去升級PERC產品電池。而這也是我們為什么沒有受到“531新政”影響的核心原因?!标悇傉f。
據不完全統計,愛旭PERC電池產能超過30GW,僅次于通威和隆基。PERC電池風光不再,電池片價格又觸及谷底,如此巨大的產能讓公司不得不進行資產減值準備。
愛旭股份在2023年業績預告中表示:“公司的主營業務電池及組件產品價格下跌、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對第四季度業績帶來較大影響?!?/span>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凈利潤為18億,預告公司全年實現凈利潤約7.35億元,第四季度虧損十億左右,據此推算,公司第四季度計提減值大概在10元以上!
除了P型產能多,產品和業務較為單一也是愛旭的發展痛點,其電池片收入占比高達97.68%,與一體化龍頭相比極易受到產業鏈價格波動的影響。
因此,愛旭為拓展業務增長點,甩開舊的單一產能的包袱,毅然轉向N型產能,特別是組件產能的投建。兇猛擴產背后是公司發展慣性使然。
陳剛曾對媒體表示:在ABC領域,公司目前是采用電池及組件一比一配套的形式布局產能,目的是構建以ABC組件為核心的整體光伏解決方案的業務生態。言外之意:單純賣電池不賺錢了。
僅2023年一年,愛旭股份宣布的ABC電池項目投資額合計606.61億元。目前,愛旭宣稱擁有61GW電池產能及25GW ABC組件產能。
不過,關于BC技術路線的未來潛力,各廠商眾說紛紜。
晶科能源CTO金浩表示:我們堅定認為,TOPCon在過去一兩年、現在、未來三到五年依然是主流的路線。
理由如下:第一,包括TOPCon、BC在內,其單晶結構的效率天花板都能超過28%;第二,誰更能夠在低成本的情況下產業化,從成本來講,TOPCon在過去、現在、未來三到五年依然具有絕對領先優勢;第三,TOPCon(量產設備)實現難度相對比較低,BC不僅成本高,而且實現難度更高。
BC技術路線布局企業來源:慧博智能投研
陳剛則稱:BC和TOPCon是兩個不同的技術平臺,一個是背接觸的技術平臺,一個是鈍化的技術平臺。在P型時代,有多晶、單晶、PERC,N型時代也是一樣,有基礎技術,而再往上升級,一定是BC技術。一個更好的技術推出并成熟,相對效率低的弱勢技術就逐步退出技術舞臺。目前的ABC技術路線足以讓我們在5—8年保持領先優勢。
另一家BC電池龍頭隆基也表示,在2024年會把BC電池的成本打下來,與PERC持平。
誰來兜底
高調擴產,愛旭股份財務報表卻并不好看。
除了上文提到的2023第四季度虧損十個億之外,截至2023年三季度,愛旭股份的總負債來到了231億,資產負債率高達69.8%。
動輒投資100億擴產,是誰在背后支撐?
對于濟南項目,愛旭股份的公告顯示,公司將通過日常經營自有資金(含票據)、政府補助、金融機構融資等多種方式籌措資金。根據公司對投資項目的測算,預計資金來源中日常經營自有資金約占25%—35%,金融機構借款約占40%—45%。
愛旭負債情況
“未來公司能否及時籌措到充足的項目建設所需資金來支撐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愛旭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可能會因本項目建設資金的融資帶來資產負債率的上升和財務費用的增加,進而增加償債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濟南政府補助約占25%—30%,大概25億-30億左右。
濟南作為光伏大省山東的省會,光伏產業并不發達,之前僅有力諾陽光的3GW高效組件工廠。之所以下血本扶植愛旭股份,與整個城市的發展規劃有關。
3月8日,山東省政府正式印發《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這是北方第五個、黃河流域第三個獲批的國家級都市圈。
該規劃特別提到,在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中提出,構建綠色生產方式,支持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開展綠色低碳發展試點。
而愛旭太陽能高效電池組件項目正是落地于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旨在打造全球先進的光伏組件制造基地,與整個城市圈規劃相輔相成。
另外,根據《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新能源是起步區“6+4+2”產業主攻方向之一。全市更是確定了推動太陽能、風能、核能、氫能、儲能、先進電網“五能一網”體系化發展的思路。
為促進濟南發展,2月21日,濟南市委書記劉強曾率隊赴上海招商引資,報道特別提到:劉強會見了愛旭股份董事長陳剛一行,雙方就項目推進、產業前景等進行深入討論交流,商定共同探索以光伏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智慧農業等領域,攜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至于濟南為何選中了愛旭,可能與愛旭常與國資綁定的基因息息相關。
回顧愛旭的崛起之路,早在2009年,IDG資本主導了珠海愛旭的天使輪融資,2017年,IDG通過“義烏奇光股權投資合伙企業”向愛旭注資9.53億元,持股41.34%,成為最大的機構股東。當時,義烏奇光的多位LP背景為湖北省、北京、重慶、杭州、無錫、天津、珠海等地國資。
當時愛旭、IDG與珠海國資“華發集團”聯手,吸引了高景太陽能、青海麗豪等相關產業鏈企業入駐,形成光伏一體化戰略布局,生生為珠三角孵化出了一個全光伏產業集群。有產業置換資源,愛旭最熟悉不過了。
尾聲
2024年以來,愛旭ABC組件業務一路高歌猛進,陸續與天津能源集團、波蘭知名分銷商INSELL、捷克知名分銷商SOLSOL簽訂銷售合作協議。截至目前,公司ABC組件已簽訂合同/協議訂單為8.5GW以上。
BC組件效率高,外形美觀,愛旭瞄準的是高端市場,但近期有分析師指出,愛旭在高端市場缺少tier1頭銜,而且BC類組件價格要比topcon高,只能做分銷市場。
另外,業務向好之際仍有隱憂。
去年年底,TCL中環子公司Maxeon在德國法院對愛旭股份及其子公司提起專利侵權訴訟,指控其ABC(All Back Contact全背接觸)技術專利侵犯了Maxeon專利號為EP2297788B1的太陽能電池架構的歐洲專利。
據悉,Maxeon是IBC電池技術的奠基者和領軍者。1984年,斯坦福教授Swanson研發IBC類似的點接觸太陽電池,并在1985年創立SunPower,研發IBC電池;2004年,SunPower菲律賓工廠(25MW產能)規模量產第一代IBC電池,轉換效率最高21.5%。
2020年,TCL中環與道達爾(Total)達成合作,分拆SunPower,參股在新加坡注冊成立Maxeon(MAXN)。Maxeon承載SunPower除美國和加拿大以外的全球生產(包括專利)和銷售業務,擁有SunPower馬來西亞及菲律賓電池工廠、中國電池及組件合資公司工廠(環晟光伏)、墨西哥組件工廠,以及遍布世界的銷售中心、新加坡總部以及研發中心等實體。
愛旭股份聲明指出,經愛旭股份知識產權團隊以及合作的歐洲知識產權律師事務所多次核驗,公司ABC產品與Maxeon的專利技術存在根本的不同,不存在對其專利的侵犯。
前車之鑒是:2020年,Maxeon針對疊瓦式太陽能電池組件專利對阿特斯全資子公司阿特斯日本提起專利侵權訴訟,最后的結果是:阿特斯在直至2025年6月30日以前不再向日本地區銷售疊瓦式電池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