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復雜的博弈和競爭,中國電解槽產品正加速全球突圍。
3月24日,中電豐業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中電豐業制氫設備發文宣布中電豐業成功通過智利經濟發展署(Corfo)的嚴格評審,獲得在該國建設尖端電解槽生產基地的財政支持。
3月21日HydrogenInsight就已經報道了中電豐業的中標信息。能夠讓這一信息在海內外引起關注,得益于智利氫能的廣闊市場和中國電解槽企業的海外拓展。中電豐業是水電解制氫設備和氫能源綜合利用解決方案提供商,專注于水電解制氫裝備的研發、生產、銷售的“交鑰匙”工程,創立于2017年,總部位于北京市大興國際氫能產業園。
作為拉美綠色氫能領域的領跑者,智利正憑借其雄心勃勃的戰略規劃與國際資本的強力加持,構建全球矚目的氫能經濟新圖景。2022年博里奇政府上臺后推出的《國家綠色氫戰略》勾勒出震撼行業的發展藍圖:依托全球頂尖的可再生能源稟賦,到2050年智利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將達到當前的70倍,形成年產1.6億噸綠氫的超級產能,相當于再造一個規??涨暗摹皻淠芄I王國”。
這一戰略奇跡的背后,是強大的國際資本同盟在保駕護航——歐洲投資銀行(EIB)、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世界銀行與美洲開發銀行(IDB)等全球頂級金融機構,正通過數十億美元的融資支持,推動智利從“鋰礦王國”向“氫能超級大國”華麗轉身。
而硬幣的另一面,是中國電解槽強大的制造能力。能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電解槽產能約占全球市場的60%,斬獲海外訂單超過200兆瓦(MW)。
僅2025年前3個月,陽光氫能、派瑞氫能、隆基氫能、國富氫能等電解槽企業傳來海外簽約消息。一時之間,中國電解槽呈現出激烈的出海態勢。
在中國光伏和儲能產品牢牢占據產業鏈優先位置之后,電解槽的出海并不讓人意外。然而和光儲類似,在西方國家全面“圍剿”中國清潔能源產品的大背景下,電解槽產品的出海絕非一片坦途。
剛剛開啟的電解槽出海之路,究竟是重復光儲過往的道路?還是重新走出一條中國清潔能源技術的輸出之路?
出海:被動or主動?
據《能源》雜志不完全統計,2024年全年,至少有10家以上的國內電解槽企業實現了海外出貨、簽約、項目開工等目標,甚至有部分企業的出海動作高達3~5次。
“中國電解槽企業成規模的出海大約始于2023年。”隆基氫能總裁馬軍在接受《能源》雜志專訪時說道。
2021年起,氫能躍升為碳中和領域的核心賽道,其中依托可再生能源發電制備的綠氫,被視作實現能源終極解決方案的關鍵方向。
2022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提出2021—2035年間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10萬~20萬噸/年的目標,直接催生綠氫制備產業的爆發式增長。
政策東風下,行業投資與技術研發熱度持續升溫,產業鏈各環節加速布局。
與此同時,電解槽市場競爭格局急劇變化,技術相對成熟的堿性電解槽成為“內卷”重災區。2023年,十幾家廠商陸續推出單臺產氫量≥1000Nm3/h的堿性電解槽新品。
從公開信息看,這些設備在結構設計與核心性能參數上同質化嚴重,而市場競爭最直觀的體現是價格戰——單臺設備售價呈顯著下行趨勢,反映出行業從技術驗證期向規?;偁庪A段的快速過渡。
這直接刺激了電解槽企業開始將戰略眼光瞄向海外市場。
到了2024年,電解槽的“內卷”有增無減。據統計,2024年我國電解槽裝備產能47.7GW/年,占全球電解槽產能的80%以上。而2024年我國電解槽出貨量只有約3.1GW。
另外,國內市場的項目不再有爆發式的增長。在《能源》雜志2024年第7期封面報道《綠氫“遇冷”》中,曾統計了2023年全年和2024年1—6月的新增項目,可以看出項目新增幅度有了明顯下降。
而根據高工氫電的統計,2024年以來,受項目資金瓶頸、制氫成本經濟性不足及前期落地項目效果未達預期等多重因素影響,綠氫項目市場表現趨冷,訂單規模遠低于行業預期。
從電解槽采購端來看,盡管各地綠氫項目規劃推進節奏密集,但真正落實到設備采購環節的項目寥寥無幾。據統計,2024年國內公示中標結果及簽約的綠氫項目超過13個,對應電解槽中標及簽約規模達667MW(含簽約訂單)。這一數據較上年同期出現明顯下滑,標志著綠氫裝備市場正式進入理性調整階段。
有電解槽企業人士告訴《能源》雜志記者:“與2021年相比,2024年的價格下降了大約30%。2025年的情況并沒有好轉,價格還是在下降?!?/span>
“電解槽企業在國內市場面臨低迷的問題,所以會有更多的企業尋求海外機會拓展市場?!敝须娯S業董事長王德軍在接受《能源》雜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過,在對比了2024年和2025年的電解槽出海企業成績單后,我們不難發現真正能夠實現項目出海、簽約、出貨的還是以頭部企業為主。
“目前僅少數頭部企業實現多個項目出口?!瘪R軍告訴《能源》雜志記者,“多數企業的出海,實際上停留在框架協議階段,存在一定的‘水分’?!?/span>
由于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價格優勢,電解槽的海外市場看起來一片坦途,屬于絕對的藍海。但從《能源》雜志對實際出海企業的采訪來看,想要分享誘人的海外市場蛋糕,還有更多的風險潛藏其中。
從統計信息來看,歐美(包含大洋洲)、非洲、南美、中東、亞洲等不同地區的市場在中國電解槽企業的出海中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傾向性。但在企業的實際業務開拓中,依然會存在不小的偏好。
“歐洲肯定是首選。”有電解槽企業人士透露,“歐洲的項目經濟性普遍更好,有不依賴補貼的可能性。而且可再生能源發展得早,對氫能的需求也高。”
歐盟氫能戰略雖面臨階段性挑戰,但碳中和進程仍保持戰略定力。最新產業評估顯示,原定2030年實現62吉瓦電解槽裝機容量的目標可能面臨延遲風險,不過能源轉型藍圖中2050年碳中和的終極目標始終未動搖。
從社區級別的加氫站、醫療設施供能,到工業領域的輸氫管道混氫技術、鋼鐵行業氫冶金工藝,多元化的應用體系正在加速構建。當前歐洲已形成覆蓋交通、工業、建筑等多領域的氫能應用矩陣,展現出能源革命中氫能技術的系統化滲透能力,印證著歐盟持續推進氫能產業化的戰略決心。
不過相對來說,歐洲市場在中國電解槽企業嚴重,也是技術標準最嚴格的。
“相比于初始價格,歐洲的項目更看重產品的長期運營效率和性能,對價格的敏感度相對較低?!毕嚓P人士說道。
除了歐洲外,中東與南美兩大區域正以差異化路徑崛起為新興氫能樞紐。中東產油國依托得天獨厚的光照資源開啟能源身份重塑,沙特NEOM新城、阿聯酋Masdar等標志性項目正推動沙漠腹地崛起多個吉瓦級綠氫基地。這些傳統能源大國正通過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技術,將日照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工業革命動能,力圖實現從“黑金經濟”向“綠氫經濟”的戰略轉型。
南美大陸則憑借全球最優的風光資源組合構建氫能產業生態。巴西、智利、阿根廷、哥倫比亞四國針對鋼鐵和石化等深度脫碳難點行業,創新性推行"清潔氫能+產業耦合"發展模式。智利國家綠氫戰略明確2040年成為全球成本最低的綠氫出口國,巴西則聚焦綠氨生產打通航運燃料替代通道。該區域特有的“資源富集+產業需求”雙重驅動格局,正在催生具有地域特色的氫經濟模式,形成從本土應用到跨境貿易的完整價值鏈。
“南美洲的市場現在很活躍?!蓖醯萝娬f,“當地政府支持氫能產業,審批流程快。而且有豐富的風光資源,適合發展氫能項目?!?/span>
也有企業表示,南美洲很多項目在規劃之中,進展相對較慢。“而且當地大多需要本地化生產和服務,對于缺少渠道和布局的企業來說,有一定的前期成本投入?!钡厦乐薜母邼摿?,還是得到了大多數電解槽企業的一致認可。
相較之下,中東市場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更像是一塊“帶血的蛋糕”。
“國內自媒體往往會把中東渲染成土豪遍地、利潤豐厚、市場空間巨大的模樣。實際上完全不是這樣?!睅椭袞|龍頭企業對接中國優質產能,同時為中國企業提供本地化戰略支持服務的馬文告訴《能源》雜志記者,“中東的商人精明而又狡黠。他們對中國企業的挑選,往往只看重頭部企業,重視極致的性價比,也善于使用規模優勢,無限壓低價格。”
具體到電解槽方面,則表現為:中東綠氫項目會對參數、性能十分敏感,同時又會把價格壓得很低?!斑@一點和歐洲氫能項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瘪R文說。
對于中國電解槽企業來說,入局中東可以獲得規模巨大的訂單,但一定會犧牲利潤率。“做中東項目,需要平衡性價比與利潤率,避免低價競爭?!鄙鲜鲭娊獠燮髽I人士表示。
和歐洲、中東、南美這些地方相比,東南亞在全球氫能市場中顯得更加冷門。雖然有著豐富的太陽能和水電資源,東南亞各國也都有一定的氫能規劃;不過東南亞的氫能產業建設基本處于紙面狀態,其工業發展程度也比南美洲要更差?!爸袊娊獠燮髽I試水東南亞,目前還是把這里當作向歐美滲透的跳板。即便東南亞未來氫能項目建設起來,也會是優先出口日韓和歐美等地?!鄙鲜鋈耸空f道。
這些風格各異的氫能市場中,中國企業雖然是極為活躍的力量,但絕非毫無對手。在電解槽領域,歐美企業起步并不算晚。而且在有了光伏、儲能的前車之鑒后,非技術門檻已經悄然落在了中國電解槽企業的頭上。
技術挑戰
2025年一季度,國內電解槽行業迎來一個小爆發,已公開電解槽中標488.725MW,21個項目發布電解槽中標公告,包含堿性、PEM、AEM三個技術路線。這一數字相比2024年一季度的67MW,同比增長629%。從技術類型來看,堿性電解槽依然是主流技術路線,涉及項目數量15個,約占項目總數的七成。
事實上,盡管在“雙碳”戰略下,PEM和AEM技術有著諸多優勢。但堿性電解槽還是憑借著成熟度、性價比等優勢,占據著全球制氫市場的絕對主流。
我國堿性電解槽發展歷史悠久,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從蘇聯、日本等國引進了堿性電解槽技術,并進行了仿制和改進,主要用于化工、冶金等行業的工業制氫。70年代之后,我國開始自主研發堿性電解槽技術。中船重工718所就是其中的代表。
“目前來看,我國的堿性電解槽技術在全球最為成熟,性價比極具優勢。在全球市場上都有很強的競爭力。”馬軍說。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報告《Global Hydrogen Review 2024》,2023年堿性電解槽的單價約為2000美元/千瓦,而中國制造的堿性電解槽比歐洲或美國生產的更便宜,只有750~1300美元/千瓦。
“除了性價比外,中國電解槽產品在技術指標上也更有優勢?!蓖醯萝姳硎?。
在綠氫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國內企業紛紛加快技術攻關步伐,競相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解槽產品。激烈的行業競爭,不僅推動了電解槽單槽規模的快速升級,而且促使制氫設備單位成本持續下降。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綠氫理念的深度普及,我國堿性電解槽技術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電解槽單槽產氫規模從2021年的1000Nm3/h躍升至當前的5000Nm3/h,實現了5倍產能跨越;在核心技術指標方面,電流密度更是從行業常規的1000A/m2超過10000A/m2以上,核心材料與系統集成技術的突破顯著提升了電解效率。

國內堿性電解槽已經過了以堆量為核心、提高單槽產氫量的初步發展階段,目前正在通過提升電流密度、提高小室反應面積、增加小室數量等技術方面的改進向大型化方向發展。
“和國內相反,歐洲的電解槽企業更偏向模塊化的發展方向。”王德軍告訴《能源》雜志記者。
與大型電解槽相比,模塊化電解槽體積小、重量輕,更易于運輸和安裝,還可以通過標準化的生產流程,降低生產成本。
“模塊化的好處很多,但如此多的精密一起組合在一起,勢必會讓故障率提高?!瘪R軍告訴《能源》雜志記者。據《能源》雜志了解,在海外一些采用模塊化電解槽的項目中,就出現了頻繁檢修故障的案例。
不過對于大多數海外項目業主來說,并不直接以技術路線或者產品形態來判斷,而會更多地參考企業、產品的過往實際案例。在這一點上,中國企業并不太占優勢。
“國內這兩年規劃的綠氫項目很多,但實際投產還是比較有限?!庇须娊獠燮髽I內部人士告訴《能源》雜志記者,“這些示范項目本就是邊運行、邊摸索的,并不一定7*24小時不間斷運行。這樣的運行數據,并一定特別漂亮。”再加上很多這兩年推出的大單槽,實際上并沒有真正運行。所以國內在海外項目的競爭中,缺乏足夠的說服力。
還有一類情況就是真假混雜的信息干擾?!耙源饲盁嶙h的西部某綠氫示范項目為例,一些外媒的報道屬于誤導性信息?!瘪R軍說,“雖然業主和我們第一時間出面澄清,但產生的負面效果仍難以在短時間內消除?!睙o論是實證案例還是信任,都不是空中樓閣。隨著中國電解槽企業出海范圍的擴大,這些都會逐漸建立起來。但非市場與非技術的壁壘,卻無法依靠企業自己來解決。
趨勢與阻力
2024年12月3日歐盟委員會啟動第二輪可再生氫能專項拍賣,計劃通過創新基金為歐洲經濟區(EEA)內優質項目提供最高12億歐元資助,旨在縮小可再生氫與傳統化石燃料之間的生產成本差距。根據執行細則,中標項目在十年周期內每生產一公斤經認證的可再生氫,即可獲得由歐盟氫能銀行支付的固定溢價補貼,以此彌合制氫成本與工業用戶承受價格之間的差額。該計劃重點支持海運、重載運輸及農業等關鍵領域的清潔能源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2023年底的首輪招標,本屆拍賣新增關鍵準入條件:投標項目所采用的電解槽核心組件(涵蓋表面處理、電池單元生產及電堆組裝環節)中,中國制造部分占比不得超過25%。這一調整實質上形成了技術準入門檻,其背景源于首輪招標結果——2024年4月公布的中標企業中,15%直接采用中國產電解槽,更有60%項目所用設備的電堆核心部件在中國完成組裝加工。正是基于這一供應鏈現狀,新版招標規則通過設置本地化采購比例,系統性降低了中國企業參與項目的可能性。
“歐洲市場現在很明朗,用了中國的電解槽,就不要考慮補貼的事情?!鄙鲜鲭娊獠燮髽I內部人士說。
或許對于歐洲人來說,電解槽的中國制造讓他們想到了曾經的光伏。歐盟曾在2013年考慮對中國生產的光伏組件征收制裁關稅,最終并未正式采取這一措施。目前,歐盟地區內的中國光伏組件的市場份額已接近90%。整個歐洲已經幾乎沒有一家本土光伏企業。
中信建設證券研報指出,長期來看,歐洲本土氫能需求約占全球裝機的15%-20%,在對于中國電解槽條款的限制下,2025—2030年預計中國對歐電解槽累計出口約2.9GW。中國企業若想獲得歐洲本土市場大規模電解槽訂單,建立海外產能是較為可行的方式之一。
已經在中國光伏和儲能產業身上發生的事情,開始在電解槽身上重演。對于方興未艾的出海企業來說,無形中又籠罩新的陰影。
“現在出海的大多是頭部企業。以后中小企業會越來越多。”上述電解槽人士說,“更重要的是,這一行還在涌入更多的其他跨界企業。當它們發現國內市場越來越卷的時候,還會繼續選擇出海。海外市場的競爭又會更加一片紅海?!?/span>
據愛旭股份官微4月9日消息,近日,愛旭設計的“氫能一體機”成功斬獲iF設計獎(iF Design Award)。3月20日,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五糧液“酒糟制氫”產學研合作公告。3月11日,錫裝股份回答投資者問題時表示,關注氫能相關領域并進行了研究開發,但尚未形成銷售收入。
企業前赴后繼的行為表明氫能被長期看好。2024年12月30日,我國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了《加快工業領域清潔低碳氫應用實施方案》,明確到2027年,清潔低碳氫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煉化等行業實現規?;瘧茫纬闪艘慌鷼淠芙煌?、發電、儲能商業化應用模式。而在2025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我國首部《能源法》中,明確提出氫能是指氫作為能量載體進行化學反應釋放出的能源,還提到了有序推進氫能開發利用以及相關研究、開發、示范、推廣等要求。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電解槽出海是一個必然的道路。這個復雜的過程需要企業充分準備并深入了解目標市場。“盡管挑戰存在,但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正在逐漸成型。拋開那些不可控的政策影響,中國電解槽一定會在國際市場占據一席之地?!?/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