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底線頻破、跌落利潤懸崖。
撰文 | 宏海
出品 | 星球儲能所
2024年儲能行業的熱議話題仍然圍繞價格戰展開,進入2024年,在一眾央國企帶頭沖鋒的局面下,行業的價格底線幾乎每月都在被刷新。
3月,中車株洲所以0.648元/Wh低價中標2小時儲能系統采購項目,4小時儲能系統的低價紀錄則在當月被許繼電氣以0.564元/Wh的價格打破,7月,中車株洲所再次刷新紀錄,以0.435元/Wh的核算單價中標。
價格較高的工商業儲能市場同樣不例外,去年9月報價還在1.5元/Wh左右,不久即跌至1元/Wh,而后又迅速降到8毛關口。
當前,工商業儲能系統價格已跌破6毛,有企業甚至報出0.58元/Wh的超低價,并附帶6個月后付款的超長賬期。國內儲能市場的競爭從“卷”價格逐漸演變為“卷”現金流,這場殘酷的博弈仍在持續升級。
在這一背景下,第三季度的財報揭示了儲能產業鏈上各企業在這場價格“內卷”中的境況。
近日,儲能企業集中發布三季度報告,星球儲能所整理了60家儲能企業業績數據,從中可以看出,不同儲能企業的經營情況存在顯著差異,兩極分化比較明顯。
※ 60家儲能企業2024年三季度報告
來源:星球儲能所
從營收變化情況來看,統計的60家儲能企業中增長幅度最大的是奧特維,同比增長63.27%,天齊鋰業營收下滑幅度最大,為-69.87%;從凈利潤變化情況看,增長幅度最大的是華寶新能,同比增長357.06%,天齊鋰業營收下滑幅度最大,為-699.83%.
另外,以360.01億元凈利潤位居榜首的寧德時代,被譽為行業的“利潤王”,而天齊鋰業則以57.01億元的虧損墊底,形成了兩者間高達400多億元的“鴻溝”,令人咋舌。
不難看出,頭部企業依靠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仍保持一定的利潤空間,而許多中小企業則面臨成本壓力和盈利下滑的挑戰,而巨大的盈利反差在行業未度過寒冬階段還可能會延續。
比亞迪、寧德時代等頭部企業依然保持了較高的營收和凈利潤水平。比亞迪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8.1%,寧德時代的凈利潤增長15.6%,表明這類企業憑借在技術和市場上的領先地位,具備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而中創新航、欣旺達等企業通過在技術上的持續創新,實現了盈利的穩步增長。例如,欣旺達的凈利潤增長顯著,體現了企業在新產品和技術迭代中的競爭力。
然而,部分技術創新企業也面臨產品更新速度和研發投入高的問題,需要在成本控制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
此外,這些頭部企業還依靠規模化效應和全球化布局,在成本控制和海外市場拓展方面具備優勢。
此外,以鋰電材料生產商為代表的企業在利潤上出現了較大波動。以天齊鋰業為例,受上游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2024年第三季度的凈利潤虧損達57.01億元,同比下降170%。鋰資源和材料企業由于依賴于鋰價波動,受到了周期性沖擊,成為業績下降的典型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小規模的儲能企業如盛新鋰能、派能科技等面臨更大生存壓力。這些企業的凈利潤下滑顯著,部分已經出現虧損,反映出中小型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難以承受價格戰帶來的沖擊。這些企業在抗風險能力和市場靈活性上較為薄弱,往往在市場波動中受到更大沖擊。
儲能行業當前的價格競爭已達到“膝斬”水平,導致部分企業在價格底線徘徊。過度的價格戰雖然短期內有一定提高市場需求的作用,但從長期來看,削弱了整個行業的盈利能力,尤其是中小企業難以維持健康運營。
而在利潤下降的同時,企業成本壓力增加。上游原材料價格的波動,特別是鋰、鈷等關鍵材料的價格變化,導致了成本的不穩定。部分企業的產品價格已接近成本線,盈利空間進一步被壓縮。同時,供應鏈的不穩定性也影響了企業的生產和交付效率。
儲能行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政策的支持。然而,政策的不確定性,如補貼減少或收緊,可能會給企業的財務狀況帶來負面影響,尤其是對那些依賴補貼收入的企業。
此外,儲能行業具有高資本、高技術的特性,企業需要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尤其是在電池技術和效率提升方面,這對中小企業的資金和技術儲備形成挑戰。部分企業可能在技術創新的競爭中落后,導致市場份額進一步被擠壓。
未來,儲能行業的發展將更加依賴于技術創新,尤其是在電池效率、壽命和安全性方面的突破。頭部企業將繼續通過技術領先保持競爭力,而中小企業若要在市場中存活,需尋求在細分領域的技術突破。
從市場來看,隨著國內儲能市場的競爭趨于飽和,國際市場,尤其是歐洲、北美等碳中和需求高的地區,將成為儲能企業的重要增長點。頭部企業已逐步布局海外市場,未來國際市場的擴展有望成為企業增長的關鍵。
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行業整合將加速,部分中小企業將被兼并或退出市場。通過并購和合作,企業可以整合資源、提高抗風險能力,進一步提升市場集中度,減少內耗。
從政策看,政府未來可能也會更加注重引導行業的市場化發展,減少對補貼的依賴,鼓勵企業通過技術和市場競爭獲得成長。這將推動儲能企業走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總的來說,2024年第三季度,儲能行業內部分化嚴重,頭部企業憑借規模和技術優勢保持穩健增長,而中小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舉步維艱。
未來,技術創新、國際市場開拓、行業整合和政策引導將是儲能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
然而,行業內的價格戰和成本壓力仍然是不可忽視的風險因素,儲能企業需要在價格與質量、成本與利潤之間尋求平衡,以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