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路走高,就是迅速下跌,價格前仍然充滿不確定性。
撰文 | 宏海
出品 | 星球儲能所
近段時間,關于碳酸鋰的消息在業內掀起波瀾,成為熱點話題。
其中,鋰電巨頭青山集團將被法國礦業公司埃赫曼以6.99億美元現金的價格,回購其在埃赫曼阿根廷子公司Eramine所持有的49.9%股權這一交易更是引發廣泛關注。
據了解,該子公司為埃赫曼與青山集團合資公司,其中埃赫曼與青山集團分別占股50.1%以及49.9%。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股權轉讓并不是業內真正重點關注的,重要的是,該子公司擁有兩座鋰鹽湖項目的礦權。根據相關報道顯示,兩個鹽湖合計資源量約1500萬噸LCE。
也就是說,青山集團實際上是放棄了鋰鹽湖項目,放棄了碳酸鋰。
近幾年的青山集團在鋰電產業上的布局動作十分頻繁,甚至因此被業內不少人稱為鋰電“急先鋒”,而大手筆不斷的青山集團此時又為什么突然放棄了兩個上游鋰鹽湖大項目?
實際上,仔細分析價格和產量因素后,這一決定其實不難理解。
過去兩年里,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經歷了顯著的波動,從歷史高位一路下滑。2022年初,碳酸鋰價格在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快速攀升,并在當年11月達到約60萬元/噸的峰值。2023年起,由于供應過剩、需求減弱等因素,價格大幅回落。截至2023年9月,碳酸鋰價格已降至約17萬元/噸,年內累計跌幅達到66%。
在去年年底突破10萬元大關引起業內震動后,2024年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基本維持穩定。年初時,碳酸鋰價格雖然最高還曾達到12萬元/噸以上,但彼時已經出現明顯下降勢頭。在經歷11-12萬/噸的價格區間短期震蕩后,又在8月后再次下降到7.5萬元/噸左右。
就在昨天,根據SMM披露的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區間為7.21-7.53萬元/噸,均價來到7.37萬元/噸。
目前,盡管不少業內人士期待“深V反彈”,但碳酸鋰價格可能尚未完全觸底。然而,供給端的擴產和潛在的新發現仍然使價格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早在去年剛剛跌破10萬大關之時,就有業內人士預期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跌破7萬元后才會真正迎來反彈。
一方面,國內企業仍然在擴產。盛新鋰能才剛剛發布取得木絨鋰礦采礦許可公告,據了解,木絨鋰礦累計查明的礦石資源量6,109.5萬噸,氧化鋰98.96萬噸,是亞洲迄今探明規模最大的硬巖型單體鋰礦,平均品位達到1.62%,是四川地區鋰礦品位最高的礦山之一。
另一方面,國內不停,海外也不斷。就在不久前還有消息稱美國發現阿肯色州西南部的Smackover地層中含有巨量鋰資源,其儲量儲量約為500萬至1900萬噸,是國際能源署對2030年電動汽車全球鋰需求預測的九倍多。
所以說,碳酸鋰價格還可能面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
對企業來說,不確定的碳酸鋰價格對其發展影響很大。近日,多家礦企發布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其業績普遍受到鋰價下跌的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天齊鋰業第三季度實現營收36.46億元,同比下降57.48%;凈利潤為-57億元,同比下降170.4%;盛新鋰能營收34.98億元,同比下降47.23%;凈利潤為-4.62億元,同比下降142.17%;贛鋒鋰業營收139.25億元,同比下降45.78%;凈利潤為-6.4億元,同比下降110.66%......
總體而言,鋰礦企業在2024年第三季度的業績受到鋰價下跌的顯著影響,盈利能力普遍下降。上游礦企受鋰價波動影響巨大,產業鏈下游企業同樣承壓,不少企業的業績報告都提到“原材料價格波動導致利潤下降”。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主導了這一切?穩定的原料價格是整個鋰電產業鏈的共同認可和一致需求,然而價格穩定卻似乎難以實現。
事實上,碳酸鋰價格的波動源于供需變化、市場擴產和政策調控等因素的疊加效應。
2021-2022年,新能源汽車和儲能行業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對鋰電池原材料的激增需求,支撐了2022年末60萬元/噸的峰值價格。然而,2023年,隨著全球多個鋰礦的產能釋放,尤其是澳大利亞、南美和中國鹽湖提鋰技術的進步,供應壓力緩解,碳酸鋰價格應聲下跌。
到了2024年,由于前期鋰價的高企吸引了更多企業擴大產能,此時全球鋰礦供應十分充足。澳大利亞、南美洲和非洲等多地鋰礦產量持續提升,國內多個新產能也陸續上線,這些因素對市場價格構成了一定的壓制作用。
此外,市場需求的增速放緩也對其價格起到了削弱作用,再加上國內外對碳酸鋰市場的監管力度加大也緩解了供需緊張局勢。
碳酸鋰價格下降并非完全不利。對行業來說,價格下行有助于降低鋰電池生產成本,推動鋰電和儲能行業的發展。
同時,較低的原材料成本提升了行業競爭力,吸引更多中小型企業進入市場。鋰價波動促使企業重新審視供應鏈穩定性,一些企業開始關注非洲、南美等新興資源區域,并加大了對鋰資源循環利用和替代材料的投入。
然而,碳酸鋰價格的不穩定使許多企業面臨挑戰。小型鋰礦企業由于成本壓力而難以生存,而龍頭企業若應對不力,也可能遭遇更嚴重的市場風險。
從供需情況看,未來,全球鋰礦供應鏈將更加多元化,南美鹽湖和非洲新礦的產能釋放有望支撐市場供給。此外,鋰資源循環利用逐漸受到重視,成為重要的供應來源。
從價格看,新能源汽車與儲能行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鋰電池技術的創新,固態電池和鈉離子電池等新技術的研發進展迅速,這些技術有可能逐漸減少市場對碳酸鋰的依賴,從而為未來鋰價帶來更多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