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此次投資,五礦集團將進一步保障國內鋰資源的供應,強化中國在全球鋰資源市場中的話語權。
撰文 | 潮汐
出品 | 星球儲能所
青海省國資委作為鹽湖股份實際控制人,聯合控股股東青海國投,準備和中國五礦一起成立一個新的公司——中國鹽湖集團。
9月8日晚,鹽湖股份發布公告顯示,9月7日,青海省政府國資委、控股股東青海國投與中國五礦及其下屬子企業簽署了關于組建中國鹽湖集團的合作總協議。
公開信息顯示,中國鹽湖集團注冊資本為100億元,其中中國五礦將持有大頭,53%的股份;青海省國資委持有18.73%的股份;而青海國投則占28.27%。
青海國投和它的關聯方蕪湖信澤青手中的6.81億股鹽湖股份股票,將被中國鹽湖集團收購。這筆交易完成后,青海國投和蕪湖信澤青不會再直接持有鹽湖股份的股權,而中國鹽湖集團將持有公司12.54%的股份。
這樣一來,公司控股股東將從青海國投變為中國鹽湖集團,實際控制人也會從青海省國資委變成中國五礦。
青海國資與五礦集團的此次合作,不僅是企業層面的戰略調整,更是我國在新能源產業鏈上游的資源保障之路邁進的一大步。
我們很缺鋰
碳酸鋰價格一跌再跌,從近日出現的6.9萬元/噸新低價位來看,似乎鋰礦資源已經過剩,但實際情況果真如此嗎?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進口鋰精礦約401萬噸,主要來源于澳大利亞、巴西、津巴布韋等國,同比增長約41%。凈進口碳酸鋰14.91萬噸,同比增長約18.6%。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鋰資源需求,中國近年來不斷加大鋰礦進口量。
從當下市場來看,鋰礦供給已經過剩。但從供應安全的角度來看,我們還很缺本土鋰礦供給。
具體來說,我們缺產能,不缺資源。
歸結原因,主要是地理環境問題。我國鋰礦類型主要以鹵水型為主,由鹽湖產出。這類鹵水型礦石主要集中在高海拔地區。而此類地區往往交通不便、基礎設施條件很差。
據統計,全球65%的鋰資源儲量以鹽湖鹵水的形式存在,主要分布在三大高原地區,包括南美洲的安第斯高原、北美的西部高原,以及我國的青藏高原。
如果要持續開發,則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不僅包括礦產勘探、開采設備的購買,還涉及基礎設施建設、環保投入和長期的技術研發。
類似天齊鋰業、贛鋒鋰業這類巨頭,更青睞于直接投資成熟礦場,即買下很快就能拿到產能,而對需要從頭開始開發的資源不太感冒。碳酸鋰價高時如此,價低時更是如此。
舉個例子,今年5月,贛鋒鋰業選擇在產品價格低位時,逆勢買礦,轟動一時。其擬以自有資金3.427億美元向Leo Lithium Limited收購Mali Lithium公司剩余40%股權。
公告顯示,Mali Lithium是主營礦產資源投資與貿易的公司。其全資控股的Goulamina擁有位于馬里南部地區的鋰輝石礦項目,目前持有1個采礦許可證。鋰輝石項目礦石總資源量為2.11億噸,氧化鋰總資源量為289萬噸。
該礦產資源已經具備開采、運輸等能力,接下來需要做的諸如優化管理、擴大產能難度都不大。
因此,對開發有難度的資源就需要實力雄厚的央企出面。這次中國五礦與青海鹽湖股份的合作,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的戰略部署。
央企不僅在傳統工業領域有深厚的基礎,更在戰略新興產業、科技創新、國際競爭力提升和社會責任承擔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這些央企通過高度集中化的運營模式,從零開始發展至今,確保了中國在能源、資源、交通等基礎行業的穩定供應和長期可持續發展,為國家經濟的平穩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其中,中國五礦集團在關鍵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全球供應鏈的掌控方面,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五礦集團作為國家礦產資源的核心企業,承擔著保障國內關鍵礦產資源供應、推動資源全球化布局的重任。
自1950年成立以來,五礦集團一直是中國金屬和礦產品行業的支柱。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央企,五礦集團通過多次重組和業務整合,逐漸成為全球資源產業鏈上舉足輕重的力量。
近年來,新能源產業的崛起使得鋰資源成為全球爭奪的焦點。鋰不僅是生產電動汽車電池的核心材料,也是儲能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在這一背景下,確保鋰資源的安全、穩定供應成為國家能源戰略的重點。
通過此次投資,五礦集團將進一步保障國內鋰資源的供應,強化中國在全球鋰資源市場中的話語權。
潛在的鋰巨頭
青海鹽湖股份是中國最大的鉀肥生產企業,同時也是碳酸鋰業務的領軍者。
公司位于青海省格爾木市,擁有500萬噸/年的鉀肥生產能力,占國內市場35%左右,是全球第四大鉀肥生產商。
這一份身份在近幾年有所改變。鹽湖股份依托青海省察爾汗鹽湖豐富的鋰資源,成功布局了碳酸鋰的生產。
如今,鹽湖股份已具備每年超過3萬噸碳酸鋰的生產能力,成為中國碳酸鋰行業的重要玩家。
碳酸鋰是新能源電池生產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尤其是在電動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下,碳酸鋰的需求近年來呈現爆發式增長。鹽湖股份多年來持續推動鹽湖提鋰技術的創新,不斷優化生產工藝,大幅提升了碳酸鋰的生產效率。
不過,今年上半年,鹽湖股份業績有所下降。
根據鹽湖股份2024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2.37億元,同比下降27.31%;凈利潤為22.12億元,同比下降56.6%。
鹽湖股份在報告中指出:報告期內,氯化鉀市場整體價格呈現穩定態勢,但隨著大貿合同價格的確定,國外供給將明顯增加,將影響國內鉀肥市場供需平衡,對氯化鉀行業穩定帶來不確定因素。
報告期內,國內市場碳酸鋰供給持續增加,供需矛盾加劇,終端動力市場增幅緩慢,電池產業鏈累庫等對碳酸鋰行業發展帶來一定挑戰。
如果未來相關政策進行調整或政策不能得到有效落實,特別是價格持續的大幅波動將會對公司所處的鋰行業產生不利影響。
然而,鹽湖股份并未因此停滯不前,而是通過加大鹽湖提鋰項目的投入,努力提升產能。年報提到,公司計劃到2024年底將碳酸鋰產能提升至4萬噸,并在新建的4萬噸基礎鋰鹽項目建成后,進一步鞏固其在鹽湖提鋰領域的龍頭地位。
五礦集團在接管鹽湖股份后,會在未來通過資金、技術和管理的支持,推動其進一步發展。
作為中國最大的礦產資源企業,五礦集團擁有豐富的資金儲備和強大的技術開發能力,這將有助于鹽湖股份在碳酸鋰生產上的技術突破。同時,五礦集團還擁有全球化的市場布局和廣泛的客戶資源,這將幫助鹽湖股份開拓更廣闊的國際市場,進一步提升其全球競爭力。
此外,青海省作為中國主要的鹽湖資源產地,長期以來在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上面臨諸多挑戰。
自2009年起,五礦集團就在青海的鹽湖資源上進行了廣泛的投入,并且在柴達木盆地中部的一里坪鹽湖建成了1萬噸/年的碳酸鋰生產項目。推動了青海資源開發進程。
此次,五礦集團的加碼,將進一步帶動青海省的基礎設施改善,助力當地的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