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央國企來講,價格并不是其最重要的考量。
撰文 | 宏海
出品 | 星球儲能所
6月20日,國家電投集團山東能源發展有限公司2024年第十四批招標項目公布中標候選人信息。
同一時間,該項目EPC總承包也發布中標候選人公告,中電建山東電力建設第一工程公司以9562.09萬元的投標報價預中標該項目。
該項目招標人為國家電投山東能源發展有限公司,項目資金來源為企業自籌資金(已落實),項目位于山東省淄博市,本次為100MW/200MWh規模的儲能電站建設采購磷酸鐵鋰儲能系統。
※ 項目招標范圍
來源:招投標
從中標情況看,該項目第一中標人為山東電工時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標報價11400萬元,核算單價為0.57元/Wh;第二中標人為新源智儲能源發展(北京)有限公司,投標報價為12462萬元,核算單價為0.6231元/Wh。二者價格相差不大,山東電工時代以稍低單價預中標該項目。
實際上,此次項目核算單價雖然較低,但并不引人矚目,相比此前其他項目的低價競標,0.57元/Wh的單價并不能引起市場躁動。
就在不久前,中國石油濟柴動力發布5MWh液冷儲能系統部件框采中標候選人公示。在這一項目當中,濟柴動力為儲能電池系統和電芯設定的最高限價分別為0.478元/Wh和0.33元/Wh,并要求采用不低于314Ah的磷酸鐵鋰電池。
這一號稱“史上最低限價”的儲能項目只有區區7家企業參與投標,且均為頭部企業,位居行業前列的中創新航和贛鋒鋰電甚至不滿足要求被踢出局。
值得一提的是,兩位中標候選人均為國企。山東電工時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電器裝備集團旗下成員,而新源智儲則是國家電投旗下成員,再加上招標人是國家電投山東能源公司,這個項目也就成為央國企之間的競爭與合作。
※ 為推進項目建設當地政府進行常務會議
來源:高青縣官網
在現今的儲能賽道,央國企帶頭“殺價”已經是屢見不鮮。
一方面,各大能源央企相繼入局儲能產品制造、系統集成,中標態勢兇猛,壓價“來勢洶洶”;另一方面,作為業主方,央國企在抬高質量標準及規模門檻之余,也已然開始主動壓低限價。
但是對于央國企來講,價格其實還不是最重要的。
此前電工時代董事長秦偉在接受星球儲能所采訪時提到,(央國企)在招標環節首先關注的往往是安全和質量,其次是技術先進性及企業經驗,最終才是成本。
※ 該項目資格條件和要求較高
來源:招投標
且伴隨五大六小等發電企業陸續以框架采購的方式進行招標,通過更大采購規模壓降成本,每次入圍的企業數量有限,能拿到訂單的企業數量銳減。
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市場逐漸聚焦在少數龍頭企業,我們已很難在大儲集采中標結果里看到中小型儲能企業的姓名。
既以質量及規模分高下、又靠低價競爭決生死已成為大儲市場新的法則,而拿不到入場券的中小企業為繼續生存下去,只能努力開辟新的賽道。